| ||
| ||
|
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昨日上午闭幕,市人大议案审查委员会表示,到代表提出议案截止时间,共收到代表提出的议案191件,涉及教育、卫生、环保、养老等多个方面,环保以及城乡建设类议案依然占比最高。191件议案中,代表团提出的议案33件,十名以上代表联名提出的议案158件。按照议案分类,属于城乡建设和环保方面的67件,占35%。内务司法方面的40件,占21%;财政经济方面的36件,占19%;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体育方面的31件,占16%;农业、农村和农民方面的17件,占9%。
人大议案审查委员认为,191件议案中的23件合并为四项议案交由市政府办理,包括加强机动车停车管理、提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贯彻落实预算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这四方面。作为建议、批评和意见的168件,按照法定程序研究办理。
在代表们提交的议案中,出现了不少“熟脸”。哪些问题被代表反复关注?答复或处理进程如何?新京报记者就此梳理了部分议案,并向相关部门了解情况。
【以家庭摇号】
议案内容:
自北京市实行机动车摇号以来,很多真正需要买车的人都买不到车,但也出现部分摇到号的人长期出租车辆使用权。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以家庭为单位参加摇号解决,争取在三年之内实现“一家一车”。
提交次数 2次
孙丹威 市人大代表、吴裕泰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对话
改善规则实现“一家一车”
新京报:为什么要提这个议案?
孙丹威:关注了这个问题很久,按目前的摇号规则,很多真正有需求的人都买不到车。我就听说很多人从北京实行摇号起直到现在都没摇上。现在非京籍只要连续5年缴纳社保和纳税就能摇号,集体户口的大学生也能参加摇号,但是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并不稳定,大学生留京工作的也比较少,所以出现了很多车辆使用权长期出租,转卖购车资格替人“背车”的问题,也为交通管理埋下了严重隐患,一旦发生交通肇事难以找到车主。
新京报:是否收到了回复?
孙丹威:今年的建议刚刚提交,可能要到年中才能有相关部门回复。但是几年来一直都有市民和专家提出“一家一车”的理念,相关部门多以“不好界定家庭的范围”不予采纳。
新京报:解决这个事情的难点在哪?应该怎么做?
孙丹威:我觉得没什么难点,根据《婚姻法》和政府有关法令,都可以找到对于“家庭”的界定,根据2010年政府出台的新房“限购令”,实现“一家一车”不存在法律障碍。而且对于政府部门来说,查询购车人家庭情况,有无购车并不难。
回应
以家庭摇号暂无可操作性
北京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段时期内北京的摇号政策不会改变,但是会不断地加以完善。
“我们曾经研究过以家庭为单位摇号的可能性,但是由于现在的基础数据还不足以支撑对家庭进行科学准确界定。”这位负责人说,以家庭为单位摇号这种思路是好的,但至少现在不具备实施的可操作性。
记者了解到,目前对汽车限购政策主要有三种,以北京为代表的摇号,以上海为代表的拍卖,以及广州的两种方法混合。
【公共交通无障碍】
议案内容:
北京公交车辆近3万辆,具有无障碍轮椅坡道的约7000辆,大部分没有无障碍设施,而且很大一部分无障碍公交车因为使用年限长、司乘人员不会操作等原因,无法正常使用。建议加大公共交通无障碍建设的力度,满足特殊群体的出行需要。
提交次数 22次
吕争鸣 市人大代表、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
对话
加大公共交通无障碍建设
新京报:为何持续提这个议案?
吕争鸣:这个群体最困难,我自己有切身体会,我本身是小儿麻痹症,以前勉强也能走,但明知道早晚有一天不能走,所以很多年前就坐上了轮椅。当时还有人说我沽名钓誉,来开会时领导也问我“怎么原来能走,现在不行了”,其实我当时就是为了呼吁无障碍,就是为了代表老年人残疾人这个弱势群体。
新京报:相关部门的回复你满意吗?
吕争鸣:有的满意,有的不满意,他们很尊重代表的意见,都是说你的问题很好,待条件成熟后解决。也许需要十年二十年。
新京报:解决这个事情的难点在哪?应该怎么做?
吕争鸣:关键是思想上的障碍,难点就是认识问题,其实无障碍是为所有人,很多能正常走路的人说“残疾人有几个”、“干吗给他们花那么多钱修盲道”,所以我现在要说服他们就把“老残一体”提出来,即使不是残疾人,但现在的中年人就是将来的老年人,这就涉及千家万户。所以我们要让他们明白无障碍的环境到底是为了谁。
回应
引入网络方便残疾人用车
北京市交通委负责人表示,正在积极想办法保障残疾人用车的需求,解决方式有望在年底出台,并借残疾人出租车旧车淘汰的机会更新车辆以及GPS,有望引入互联网使残疾人用车更为方便。
据介绍,目前市政府相关部门正联合财政、残联研究无障碍出租车发展方案。有望对70辆明年到期限的无障碍出租车进行更新,对于无障碍出租车的数量,也有望根据需求有所增加,预计年底便有结果。“我们现在也看了一些新的车型,后续还有保持发展的问题。”该负责人表示。
【一体化教育】
议案内容:
儿童从0-18岁所贯穿的各学段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但儿童过渡到下一个学段时,会从心理等方面产生明显的不适应和焦虑。应树立“大教育观念”,由教育部门加强统筹,制定不同学段的“双向”衔接机制。
提交次数 2次
柳茹 市人大代表、北海幼儿园园长
对话
制定不同学段双向衔接
新京报:为何持续提这个议案?
柳茹:这个建议2009年时还比较超前,也因为特殊情况执行很难。但是现在市教委和西城区已经开始关注学段衔接的问题,也提出了打通中小学教育的想法。但是目前更多的是单向的,教育部门一直在提的扩源扩学校是保证学校数量,我更希望从质上考虑教学的问题,各学段能更加注重“下行”学段衔接的研究,这样才能更有效地避免“重复性”学习、“提前学习”等不符合儿童发展的规律的现象。
新京报:是否收到了回复?
柳茹:回复不会那么快,但是我能够理解,因为从下往上看可能会更加重视教育质量,但是市教委会需要从横向扩充数量,来解决更多人的问题。
新京报:解决这个事情的难点在哪?应该怎么做?
柳茹:还是如何树立一体化教育观的问题,需要教育部门意识到,各个学段的衔接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本质其实是如何以人为本,尊重学生。跟高考一样,表面上动的是形式,实际上是理念和思考领域的观念变革。
回应
今年教改打通纵向学段
市教委委员、新闻发言人李奕表示,今年拓展优质教育资源的改革中,除了会把初中的横向联盟打造得更加扎实,推动初中间的学区联盟和学校合并,还会汇总小学和初中,打造更多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这不仅仅是为了缓解择校,他表示,更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形成完整学习,“尽可能在中间提供解决九年衔接教育”,让孩子能够享受一致性培养。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郭超 黄颖 张媛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