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书解析】
就在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以日本人质事件要挟世界之际,一本揭秘塔利班运作内幕的国际畅销书《塔利班》来到中国。西方阿富汗主题图书不少,但是,这本境遇特别不同。它的发行量最大:英文首版销量超150万册,迄今已被译为28种语言在世界畅销。为什么?它生正逢时。这本书刚上市没多久,美国就发生了“9·11”事件,一下子吸引了西方政府、学界和读者的注意力。伴随“大师之作”“好书”“信史”等来自西方主流媒体的A级评语如潮,它一跃成为国际畅销书。
对于当下的中国读者来说,《塔利班》姗姗来迟,但是,它现在的定位与当年又有不同。据报道,这本书不但影响了包括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德国前外长费舍尔等国际政要,而且经过十几年的历史检验,已成为阿富汗问题必读书,说它是“新经典”一点不为过。目前进入中国的版本是2010年增订版,作者增加了以讲述“2000年至2009年间的塔利班”为主题的新章节,是一个“全本”,这是后之览者的福气。
这本书有可能再度热销,至少在当下的中国。这不仅是因为国际局势的演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阿富汗主题有可能局部热起来。在《追风筝的人》这样的轻型催泪弹预热之后,更有品位的图书将满足深度阅读需求。我个人希望这本书有更多的读者,还基于以下期望:为中国的非虚构写作树立新的标尺。《塔利班》是一个典范:糅合新闻采访和趋势分析的历史著作。看看本书作者、1948年出生的艾哈迈德·拉希德的含金量:巴基斯坦出生、英国接受高等教育、打了十年游击战,然后,转型为记者,深入阿富汗战地几十年冒死采访,为《每日电讯报》和《远东经济评论》写出杰出报道,因此,“全球百大公知”之一、《人之将死》的作者克里斯托弗·希钦斯被誉为“巴基斯坦最佳和最勇敢记者”。它的成功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以作者为中心的内容为王才是真正王道。
□冯威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