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8:走读中国·原产地物语之永福(一)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8:走读中国·原产地物语之永福(一)

罗汉果经过冬天更饱满

2015年02月04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凤山山顶澄心寺的佛头。
永福县县城围绕凤山建立。
百寿镇,很多种橘子上面都覆盖着塑料膜,为了使橘子晚成熟一些。
罗锦镇的大溶洞里储藏有罗汉果。
罗锦镇的大溶洞里储藏的菌菇。
广西桂林市永福县罗锦镇的罗汉果基地。科研用的种植大棚,冬天也有一些果子。
百寿镇的百寿岩石刻。

  罗汉果的故乡广西永福,据说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产量都来自永福和附近的龙胜县,这里是广西北部,山林覆盖,大小河流纵横交错,山不在高,起伏连绵的群山倒映于水中,颇有造型和姿态,距离桂林很近,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也蔓延到这里。在喀斯特地貌为主的广西北部,“东方神果”罗汉果,在此地的种植历史超过400年,最喜欢生长于亚热带山坡林下,或者河边湿润地段或灌木丛中,喜湿润多雾、阴凉。

  穿越季节长成金果

  桂北一带的山并不在于险峻,有时候是平地长起来一座山,圆润的翠绿的,最著名的桂林象鼻山就是如此,山有千姿百态,每一个方向都能给人想象的余地。有时候山连着山,每一座都不孤傲,水连着水,大部分时候,空气中总有化不开的雾气。山色层峦叠嶂,虚虚实实,后面一座山永远都是前面一座山的轮廓和倒影。

  在晴朗的冬天,被北回归线穿过的亚热带区域桂北一带,温暖宜人,青山绿水,不时还闪现出红花朵朵,时间仿佛快速穿越到达春末。因为温度高,田地里的青菜一茬接着一茬,正是豌豆尖和菜心最好吃的时候,油菜花几乎盛放到渐颓的势头。罗汉果遵守在原产地生长的季节规律,万物都有生息的节奏,即使温暖如春也按兵不动。

  这几年永福县在罗锦镇进行罗汉果的大棚试验培育,罗汉果像葫芦一样爬藤生长,有的罗汉果已经挂果,但是在温室大棚的环境,罗汉果长得不算茁壮,反季节生长在永福是个试验,但藤架之下蓝色的小花开得很欢实。

  作为“中国罗汉果之乡”的永福县,当地农业局下属有一个特色部门“罗汉果研究所”,所长秦开德觉得,“经过冬天的罗汉果才饱满才足够甜美”,他说的是山区里漫山遍野的罗汉果藤架,藤蔓枝杈间现在还看不出什么端倪,罗汉果蓄势待发,等到春天和盛夏,罗汉果就长成绿中泛着金黄的果子。

  砂糖橘最怕黄龙病

  秦开德跟罗汉果、砂糖橘、富硒大米打了半辈子交道,很多时间都在山里面,喜欢美食也喜欢养生,几乎每天都要用罗汉果泡水喝,身材保持得很匀称,“不然怎么在山上干工作。”作为农业生产为主的县,罗汉果、砂糖橘、富硒大米这三项是永福的主要特色产业,其中罗汉果种植又是最大特色,也是一个地方文化品牌。据说县委书记专程去湖南,向袁隆平要了几个关于这几个永福原产地物种的题字。

  永福的地貌多样,相对而言不同的地貌种植的物种也不同,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秦开德说,“海拔较高的山林重丘带主要种植罗汉果,山林低丘地带多种植砂糖橘,低地水洼的地方就种植大米。”种植罗汉果和砂糖橘的分区界限并不明确,砂糖橘作为一个经济类作物是近些年引进的,在多个乡镇广泛种植。

  通往乡村的路两侧,闪现最多的就是金灿灿的柑橘,冬天正是柑橘要收获的季节,不少山坡上的柑橘树都被罩上了薄膜,“赶着春节前后上市卖个好价钱,一般能够卖到5块一斤,高的年份到了8块,主要是卖到广东去,卖相必须要好。”如果是粗放式管理的,就放任柑橘树自己生长了。

  连绵不绝的砂糖橘最害怕的就是黄龙病,在乡村路口的宣传栏里关于这种病虫害的提醒无处不在,“一旦得上了这种病就是癌症。”秦开德说黄龙病只能预防,会借助嫁接、柑橘木虱和菟丝子在田间快速传播。带病苗木或带病接穗是远距离传病的主因,往往使无病的新区变成病区,黄龙病被认为“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

  但是老百姓从经济的角度权衡,依然乐意选择种砂糖橘。罗锦镇林村的林大生比较了一下种植砂糖橘和罗汉果的轻重,“柑橘种下去,虽然三年才能挂果,但是能管十多年。种罗汉果就不一样了,一般只能种一两年,这块地就必须种点别的养一养。”如果从原因来说,林村的山林土地是微酸性土壤,相对而言更适合种砂糖橘。

  “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永远是什么赚钱种什么。”林村有个罗汉果生产合作社,成立的年头不多,这些年种过的东西太多,培育灵芝、木耳、天麻、各种菌类等。这个冬天主要是培育灵芝的季节,依然主要销往广东,但是林大生觉得“现在的价格已经不如前几年了。”灵芝培育的载体必须是枫木或者椎木的木墩,妇女们把木墩修整拾掇好,要送进高温消毒炉,之后送进溶洞里在木墩上面培育菌种。

  长滩沟的果子最正宗

  在长滩沟山里呆了两年,浙江人李前兴已经从附近的村民那里知道了挖冬笋的秘诀,当然跟着野猪是危险的,最好的办法是要靠当地人的指引。

  长滩沟在五年之前还是一片原始森林,密不透风的森林,参天大树需要两个人合抱,深沟里流水淙淙。李前兴还养了一群鸭子,买来的时候有五十多只,天生天养,鸭子经常自己就往深沟里走,大多数就失踪在山里了,“也许过几年,发现这山里面有一群鸭神仙。”还养了一群鸡,总是被山里的动物觊觎,幸好鸡呆在鸡窝里不太会自己乱跑。

  李前兴来广西多年,对桂北一带环境十分熟悉,选择罗汉果生态种植基地的时候,权衡再三,最后选择了永福龙江乡长滩沟的山沟沟里,为什么?因为这里才是所说的“罗汉果之乡”最根正苗红的地方,长滩果,说的就是罗汉果最正宗的品种。确切地说,罗汉果真正的发源地应该是永福县的龙江乡,名气也最大。过去,罗汉果土种薯优良品种长滩果就产于龙江乡保安村小堡里屯的长滩沟里,拉江果产于龙江乡上维村的拉江河屯,还有其他很多个品种,都是由野生罗汉果茶山果驯化而成,在此地已有几百年的栽培历史。听老人们说,在日本鬼子败退那年,四个长滩果就能换一石大米。

  龙江乡,一直都是永福县种植罗汉果最大的乡镇,长滩沟又处于深山区,这里的生态环境是最好的。如果折射到现代生活中就是,长滩沟经常没有通讯信号,李前兴告诉朋友,最好是发短信联系。

  洞中有洞皆宝地

  永福罗锦镇一带的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溶洞很多,邻村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用了本村本土的自然资源,选择一个无名岩洞作为天然的存储和培植基地,洞口上方不断有水飘洒下来,夏天的时候更是变成了一个水帘洞。林大生说,这附近的喀斯特地貌很多都是地下暗河,也有人说地下暗河能够一直通到阳朔。

  溶洞内很深,幽暗潮湿,经过一段通道,在手电的光照下,来到了一个豁然开朗的空间,巨大的洞体,“以前我小时候进来过,那个时候到处还是钟乳石,滴着水,走进来感觉都是白得明晃晃的光,不用打手电。”后来一段漫长的时间,溶洞被改为军用储备油料,岩壁顶端还留有岩锥的痕迹。

  “要不是有这个溶洞,农业合作社的成本就高了。”空间本身就是生产力,可以施展开手脚。溶洞内建了几个冷库,一袋袋刚刚低温处理后的罗汉果运到岩洞冷库低温保存,然后发往全国各地。林村农业合作社主要是种植各种菌类,灵芝培育菌种后裹着薄膜在黑暗中生长酝酿,无数的微生物在溶洞里潜伏滋长。

  洞中有洞,通道分岔通向不同的溶洞,也就是培育不同物种的场所,因为地方足够大,“什么赚钱就种什么”。例如反季节培育的金针菇,需要在架子上生长,冬天的金针菇正应季卖不出好价格,夏天才是反季节销售的旺季。

  手电的灯柱在嶙峋的岩壁、线条分明的培育架上不断转折,长久的侵蚀和氧化下,水帘洞已经变成了旱洞,岩壁上曾经洁白的钟乳石干枯成明暗隐没的花纹,如同海浪深处的呼吸。

  ■ 特产

  空心凉竹油纸伞

  在桂北一带,喀斯特地貌最神奇的地方是田园和奇峰的搭配,“桂林山水甲天下”几乎是脱口而出的赞美。永福罗锦镇这个地方,良田万亩,溪流纵横,奇峰连绵,永福当地的文化人刘家毅说,罗锦过去是个富庶的地方。因为富庶和自然的优势,便会滋养出一些文化上的品质,罗锦镇一直都有制作油纸伞的传统。

  人们对桂林旅游的印象是,女子打上一把精美的油纸伞,在清丽的桂林山水间漫步。油纸伞的制作,离不开竹子。罗锦镇一带到处都是竹子,竹节处已发黑的毛竹,显示毛竹生长时间的长久,这样的竹子,是制作油纸伞的上品,山林里3年以上且向阳的楠竹是制作油纸伞的上好材料。

  毛竹砍回来后,把外皮整理平整光滑后,劈成细而均匀的伞骨。一把伞需要30至40根伞骨,安插入伞斗眼时,必须保持不错位或缺损。伞骨中间用刀雕出一道两旁带孔的小槽。伞槽逐一雕好后,用伞头串起制成伞面上的伞架。经验丰富的匠人通常还会事先用白矾将竹子煮过,以防止竹子年久有虫子蛀。

  伞把选用结实空心的凉竹制作。至于制作油纸伞的纸,则是湖南武冈的棉纸最佳。裱糊时,要先用本地柿子压榨而成的柿子水做黏合剂,裱糊完毕后,还得在伞面上均匀地抹一层桐油。待桐油干后,油纸伞基本成型。伞面上的图画,笔法虽然不算太纯熟,但是韵味在上面盘绕,就像是永福的青山绿水一样。但是制作油纸伞这门古老的手艺,现在却很少见了。

  漫山遍野“百寿村”

  永福罗锦镇一带接力了桂林山水的喀斯特地貌,溶洞很多,斋岩、血泪岩、金钟岩……在提到金钟岩时,说它是“既有大量的次生碳酸钙沉积形态景观,又有美不胜收的池塘及瀑布水景,还有千变万化的断面形态及蚀余小形态景观。岩洞内次生化学沉积物琳琅满目,形态万千。”现在的金钟岩周边,因为地跨岩溶峰林和非岩溶丘陵两类不同的地形地貌区,植被与生态状况良好,山乡特色浓郁,田园风光秀丽。已经打造为景区,说它是“一岩皆是景,十步不同风”。

  最有名的岩洞是百寿镇上的百寿岩,属于国家级文保单位,与永宁州城隔河相望。宋朝知县史渭镌楷书大“寿”字于洞顶石壁之上,其中嵌有小寿字100个,篆隶行草各体均备。结构紧凑,笔力遒劲。“百寿岩”由此得名。岩壁另有题字、赋诗、格言众多,其中又以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所书“宁寿”二字最为珍贵。百寿岩还没有开发旅游,但一直都是庇佑一方百姓的人间香火,村里的老人在附近卖点香烛,顺便就把卫生也打扫了。

  历史上,原来的永福县、百寿县分别为永福福文化和寿文化的发源地。1952年两县合并,仍以永福县为县名。在永福县城的凤山上,茂林修竹,“福”字颇多。永福的长寿老人多,“因为这里山好水好空气好,我们这里吃的东西也好。”永福的文化人刘家毅说起,长寿老人多,因此就有了一个虚指的“百寿村”,有人问到底在哪里,刘家毅说,可不是一个真实的村子,分布在漫山遍野啊。

  D08-D09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曹燕

  D08-D09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李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