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上一篇

来信

2015年02月05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院士抄袭事件”需要权威说法

  据新京报报道,近日,有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及其团队涉嫌抄袭国外IT工程师上传的开源代码一事,张尧学回应称,被质疑抄袭项目不是获奖项目,透明桌面项目使用部分开源代码是“合法”、“合理”使用。

  张尧学到底有没有抄袭,仍然只是处于“辩论阶段”。这样的辩论,基本都是各说各的。而作为公众,这时候最想看到的是官方做出独立的调查并有一个明确的表态。可是,在这件事中,除了评奖方,有没有更为独立的学术调查委员会?

  对于此类学术争议事件,学界需要一个真正的“裁判员”。这样既给关心此事的人一个交代,也还舆论漩涡中的院士一个清白与否。□王传涛(教师)

  胡同名“采雅去俗”有何不可

  2月4日,《新京报》第2版“来信”栏目刊登了徐刚写的《胡同名“采雅去俗”值得商榷》一文,文章主旨认为,将胡同名字雅化,胡同文化可能因此丧失。读罢此文,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胡同名字叫得多了,叫得顺口了,叫得响亮了,也就慢慢被老百姓所接受了。胡同名字本身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很多北京老胡同名字也是从其他名字演变而来的,如中国强胡同的前身为锅腔胡同,宝钞胡同是从倒钞胡同根据谐音演绎过来的。

  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胡同名字进行相应调整在所难免,但这并不必然会导致胡同文化的流失,相反可能促进胡同文化与时俱进。只要有关部门在规划地名时做到“尊重历史,照顾习惯,体现规划,好找好记,规范有序”,并做好相关宣传解释工作,相信“采雅去俗”后的胡同名会被老百姓所接受的。□徐小飞(法律工作者)

  修好的“过街天桥”何时才能开通?

  每天早晚高峰期间,我在地铁13号线回龙观站上下车时,总会发现回龙观地铁口外的车流、人流混在一起拥堵不堪。除此之外,我还不时发现有很多行人,从马路护栏的一个人为破坏的豁口处,和机动车抢道直接横穿马路,进而时常逼停很多飞速往来的车辆。

  地铁13号线回龙观站外之所以出现上述如此混乱不堪的局面,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在回龙观地铁站外不到10米远的距离,有一座过街天桥无法通行。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起来,不但能起到很好的分流效果,还能有效杜绝人们横穿马路现象的发生。

  据我了解,这座过街天桥,自从去年9月份修好后,都已经过去好几个月了,却“不知什么具体原因”而迟迟没有开通。不禁要问,回龙观站外修好的过街天桥,究竟何时才能开通?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回应,做出妥善的安排。□赵志轩(市民)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