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4:书评周刊·失望之书·畅销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4:书评周刊·失望之书·畅销

失望之书之《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走过路过,还请您错过

2015年02月07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张嘉佳 图/东方IC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作者:张嘉佳
版本: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年11月

  对《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失望,并不基于张嘉佳本人,而是基于阅读的碎片化和心灵鸡汤的泛滥,还有豆瓣式小清新对中文的戕害。

  我有一个作家朋友,出版过几本小说,但都卖得一般。后来,她毅然投身豆瓣,因为据说那是图书编辑扎堆之所,是最容易被出版社和书商看中的作者平台,只要成为豆瓣红人,就会有编辑主动邀约相商。

  我从不混豆瓣,但偶然也能看到一些从豆瓣流出的文章。根据我对当下阅读风气的了解,以这些文章的风格,吸引图书编辑确实容易,但要想卖得好,恐怕还需要点机缘。朋友也认同这一点,她感叹地说:“写小说的人这么多,谁能像张嘉佳那样呢?”特别爱钱的她,还提到了张嘉佳的高版税和高印量。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张嘉佳的名字。

  内容雷同化

  披着小说外衣的段子集

  前些日子,2014年作家榜发布,张嘉佳以1950万版税成为“首富”。我见到这则新闻,便想到了那个朋友。这年头,赚钱往往是无心插柳的事儿,张嘉佳刚刚开始写睡前故事时,肯定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作家中的“首富”。

  坦白说,我从不反感作家有钱,因为这个国家的文字一直都太不值钱了。即使许多人讥讽“越恶俗越赚钱”的出版现状,我也不以为意,这其实不能归咎于某一两个作家,而是与民众的阅读素养有关。

  所以,我对《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失望,并不基于张嘉佳本人,而是基于阅读的碎片化和心灵鸡汤的泛滥,还有豆瓣式小清新对中文的戕害。

  张嘉佳被誉为微博上最会写故事的人,他自己这样写道:“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随便打开一篇就可以了。”关于这句话,我见到的一个最机智的评价是“把这句话写在书的最前面,张嘉佳真是机智。”

  没错,这本书确实随便打开一页便可阅读,但也侧面说明了它的雷同化。张嘉佳并非没有文字能力和想象力,如果以微博段子手的水准来衡量,他起码也是小清新类数得着的人物。但大量大同小异的故事、性格相近的主角以及千篇一律的语言结构,都使得“睡前故事”缺少足够的张力。

  微博阅读和纸质阅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碎片化,后者则理应拒绝碎片化。但可惜的是,在心灵鸡汤、快餐阅读大行其道后,碎片化反倒成为了主流。严格来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压根算不上小说集,只能算是段子集。备受吹捧的抒情语录看似温暖,实则矫情肉麻,并且被强行插入故事中,似极了语文课本里的中心思想,也像小学生作文末尾那些捏造的名人名言。

  故事破碎化

  情节极端,主题单一

  在张嘉佳的故事里,分手、错过和伤害是固有情节,人人都追逐爱情,貌似不惜一切,人人都有性格,貌似遗世独立。这让我想起了一句我特别不喜欢却在网上流传甚久什么姑娘都拿来自我标榜一番的话——“我文身、抽烟、喝酒、说脏话,但我知道我是好姑娘”。这话本身没什么问题,但前提是你在文身、抽烟、喝酒和说脏话之外还做过什么,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如果故事的角色只是刻意追求爱情的奇绝和悲情,以此感动自己,那跟《非诚勿扰》节目里某些号称专为某个女生而来,然后把自己感动得稀里哗啦却一派做作的男嘉宾没什么两样——事实上,《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也有不少现成例子,毫无理由甚至毫无逻辑的单相思,最终只是感动了自己。

  有这么一句话,“懂事之前读郭敬明,懂事之后读张嘉佳”。这句话的本意是褒扬,可是稍有分辨力的人都知道,这年头的文学领域,拿一个人跟郭敬明同列,跟骂人没有两样。当然,这句话也侧面说明张嘉佳的拥趸与郭敬明的粉丝水准相当。当然,他们会自诩“有经历”,但这种经历,或许就是几次失败的恋爱,在咖啡馆里呆几个安静的下午,穿着长裙去趟丽江,再加上蓬头垢面地在西藏升华自己的所谓灵魂吧。其实那压根不叫经历,只会让指点迷津的佛祖递给你一个袋子,让你装,然后继续装。

  当然,在碎片化的阅读中,张嘉佳确实有着天然的优势。因为碎片化,所以他笔下的人物必须在第一时间吸引读者,必须具有极端性格,喝起酒来要大醉,为了恋爱要放弃一切;因为碎片化,情节必须极端,有情人要不就终成眷属,要不就坚持N年不在一起,宁愿各自端着,离婚都会净身出户,不带走一片云彩,你们要是分手了,对方肯定会嫁人,但你若是流浪多年后重返故地,一定会得到对方离婚的消息。这个有且只有爱情的小说世界,能够满足碎片化阅读的个体需要,所谓睡前故事,就是用几分钟消耗过剩的荷尔蒙吧?可是,有这个时间,你干点其他事情不行吗?

  也恰恰因为故事本身的碎片化,结集成书后就将缺点集中暴露。当第一个故事和第二个故事相似时,你还可以认为这是作者的个人风格,但当每个故事都似曾相识时,阅读体验就会糟糕透顶。毕竟,你在读书,不是在看COSPLAY(真人秀)。

  语言空洞化

  张氏煽情语录漂亮却无逻辑

  碎片化阅读往往伴随着小清新之类的关键词,无论是微博还是豆瓣,都是“文艺青年”扎堆之地,尤以后者为最。在文青的世界里,“青春”、“泪水”、“旅行(千万别说成旅游)”、“记忆”和“在路上”之类的词汇出现频率极高,这也正是张嘉佳最为热衷的词汇。记得前段时间曾有一个“教你如何填汪峰式歌词”的文章,统计了汪峰歌词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然后将之打散重组,也像模像样的。张嘉佳的小说同样如此,将那些常用词重组一下,稍加润色,便是典型的张氏煽情语录。

  即便那些备受吹捧的语录,也都只是看起来颇为温暖漂亮但十分空洞的句子。比如“我觉得这个世界美好无比。晴时满树开花,雨天一湖涟漪,阳光席卷城市,微风穿越指尖,入夜每个电台播放的情歌,沿途每条山路铺开的影子,全部都是你不经意写的一字一句,留我年复一年朗读,这世界是你的遗嘱,而我是唯一的遗物”。据说十分“经典”的“雨过天晴,终要好天气。世间予我千万种满心欢喜,沿途逐枝怒放,全部遗漏都不要紧,得你一支配我胸襟就好”,“世事如书,我偏爱你这一句,愿做个逗号,待在你脚边。但你有自己的朗读者,而我只是个摆渡人”,都堪称豆瓣式小清新的范本。其特点是文字通顺,每句话都挺相似,即使将文字的顺序全部打乱重新组合,似乎也讲得通,但所谓“说了跟没说一样”,就是指这种文字。

  这样的张嘉佳,其实与当年的汪国真一脉相承,也与近年来流行的鸡汤体没有本质区别——虽然他自己并不认同这一点。当年的汪国真之所以走红,是因为他的煽情诗句极为简单易懂,越是文化层次低的人越容易有共鸣。近年来鸡汤走红,也是因为许多人缺少逻辑思维能力和基本认知能力,因此相信鸡汤的治愈功能,进而被全无逻辑的鸡汤所蒙蔽。

  喝惯鸡汤的人,往往习惯将“感恩”、“宽容”之类字眼挂在嘴边,尤其是在面对公共事件时,即使罪恶滔天,权利和尊严尽遭践踏,他们仍不惜跪地呼吁“感恩”,却对抗争者毫不宽容。越是纷杂时代,所谓的“治愈”就越伪善,越反智。真正的小说应是冷酷的,不回避现实的。“睡前故事”的简单结构和脸谱化人物,恰恰迎合了缺少认知能力者的心态和知识结构。

  □叶克飞(专栏作家)

  微博上最会写故事的人张嘉佳,从2013年32岁生日那天起,在微博上连载自己的“睡前故事”,在网上疯狂流传,几天内达到1,500,000次转发,超4亿次阅读,引来电影投资方的巨资抢购,转瞬便签下其中5个故事的电影版权。同年11月,这些故事就被结集成《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出版,半年销售超过200万册。读过这33个“睡前故事”的人会知道,这是一本纷杂凌乱的书。像朋友在深夜跟你在叙述,叙述他走过的千山万水。

  据出版方博集天卷统计,张嘉佳的粉丝,年龄横跨三十年,从“90后”到“60后”的读者都不在少数,他们之中有公司白领、青年教师、媒体人、演员、作家、大学生、甚至还有40多岁的富姐儿。做过电影编剧、电视节目编导的张嘉佳,最终以一本《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成为畅销作家,并登上作家富豪榜。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