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夏玉芝
性别:女
籍贯:山东威海
终年:101岁
去世原因:病逝
生前住址:日本
生前身份:退休教师
女人是不能靠也不应靠男人过一辈子的,还是得靠自己。 ——夏玉芝
从东京中心地区驱车10几分钟,即可到达本愿寺,这座佛教净土真宗派寺院,也是东京著名的赏樱花胜地。杨中强(日文名榎友嘉)为母亲夏玉芝选定的最终居所,就在寺院里。
“母亲这辈子,不是什么女强人,她从不对人发号施令,更不会发怒,但她的心特别坚强。”杨中强说,母亲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她拼了一辈子”。
2014年12月14日,101岁的夏玉芝走完了生命最后一程。让女儿杨中强遗憾的是,母亲直到临终,也没能恢复在北京的户口——她虽然坚持保留着中国国籍,但户口却在20多年前就被注销,她成了“黑人”。
简朴,有情趣
夏玉芝出生在山东威海。1938年,24岁的夏玉芝东渡日本留学,攻读法律。1942年,由于成绩优秀被推荐到北京大学法学院任教,讲授《民法总则》。
在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马原的记忆里,夏玉芝不奢华,却有情趣。
解放后,她们曾做过多年邻居,“那时候吃得很简单,但她仍然会和我交流厨艺。”马原回忆,夏玉芝生活简朴,工作忙时常吃食堂。
杨中强说,母亲是山东人的口味,喜欢吃大葱蘸大酱,“她说吃米饭很奢侈,如果有米饭,其他什么副菜都不用就了。”
但另一方面,夏玉芝又很精通西餐的吃法和礼仪,她教女儿如何用刀叉和利用盘子吃菜喝汤,还教她们吃饭时应注意的礼节。夏玉芝曾说,在日本明治大学读书时,有时被老师请到家里做客,当时日本的大学老师家里一派西洋生活方式,她也可以文雅而不失礼仪地和他们一起共进西餐。
在日本留学时,夏玉芝喜欢蔷薇花。她曾说,如果以后有两个女儿,就以“蔷”、“薇”起名,后来,她生下两个女儿,分别起名“杨中蔷”、“杨中薇”。解放后,建设祖国的社会情绪高涨,她才将女儿的名字改成了“强”和“伟”。
杨中强曾听母亲讲过,生活节俭的母亲,为数不多的浪漫举动,是每当北京下起小雨或是雨后,她都会坐上黄包车,绕着当时的北大红楼和故宫角楼一带看风景,“在母亲看来,这时的风景最美。”
夏玉芝生活简朴,但从不委屈两个女儿。姐妹俩可以看电影、看剧、听音乐会,买书也从不考虑价格,就连滑冰鞋和游泳衣这样的奢侈品,也会买给女儿,“在那个年代,有几个孩子能有这些东西呢?”
坚强,不计较
“母亲这辈子,不是什么女强人,更不会轻易发怒,但她的心特别坚强。”杨中强称。
1955年,夏玉芝的丈夫杨玉林肝癌去世。最初,夏玉芝只是说,“父亲的病很难治,要送到西山疗养。”直到一年后,夏玉芝才和女儿说,“父亲已经一年没回家了,你们不给他写封信吗?”
两个女儿将一年来的变化全写下来。信写完了,夏玉芝说,信烧了,父亲就能看到了。
直到这时,两个孩子才知道父亲离世的消息,“她就是不想让我们自卑,在外面受欺负。”
杨中强说,母亲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她拼了一辈子”。90岁时,老人仍然翻译法律书籍,住在医院里两个多月,家人都很担心,母亲却说,“我死不了,你们放心吧。”
“文革后夏老师回学校工作,当时年纪很大了,但她没有一丁点架子,见到晚辈特别亲近。”曾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学院院长的潘寿君回忆,那时两人共同在亚非语系工作,夏玉芝主要负责日语教材的编写和翻译,平时话不多,但见到同事都会很礼貌地打招呼,“一眼就能看出来,是在日本留学过的。”
潘寿君说,和很多老教师一样,夏玉芝的身上有着明显的留学国家的文化烙印,但也有着骨子里的内敛和谦逊。“我从没有看到过她对任何人发号施令,也从没有看到过她对人发怒。”
杨中强说,小时候调皮,有一次,她决定躲在院子里“吓一吓”母亲,当自己从黑影里蹿出来时,母亲惊慌中把一锅滚烫的小豆汤洒在了脚上,“两只脚裹了几个月的纱布,直到老了还留着疤,但从没责备我一句。”
杨中强说,晚年的母亲对编译法律书籍情有独钟。90岁时,夏玉芝仍然翻译法律书籍,经常让女儿帮忙联系国内的出版社,想再出版一些国内没有的法律文献,但直到去世,家里还留存着大量没出版的手稿。至今国内很多法学专业人员在撰写的论文中,还时常引用着母亲翻译的日本法律经典书籍。
难舍故国情
在夏玉芝年少求学过程中,当时在大连如果填写“满洲国”国籍,可不通过考试领取日本国费直接赴日留学。但夏玉芝坚持中国国籍,凭着成绩优秀,参加了留学日本的考试。留学期间,夏玉芝曾因多次拒绝参加侵华庆祝集会而被孤立为“反满抗日分子”。回国后的夏玉芝,更是将自己的家作为活动基地,印刷抗日刊物等。
晚年在日本,夏玉芝加入一些亲中民间团体,作为无偿的社会贡献活动,不仅帮助来日本的中国留学生,还教日本人中文,普及中国文化。汉语课每周两次,虽然学生只有几个人,但夏玉芝每次备课都很认真,“她当时已经80岁了,经常备课到很晚,讲完课后,明显能感觉到她那种满足感。”
上世纪90年代,两个女儿在日本定居,年近八旬的夏玉芝赴日投靠女儿。按照公安部门的解释,国内在1991年左右出台规定,凡出国探亲者户口都要注销,直到本人回国补办才能恢复户口。
2013年,杨中强得知母亲户口被注销,立即回国补办,但被告知必须本人办理,“当时母亲已经99岁了,走不动了。”
夏玉芝刚到日本那几年,日本法务省的官员了解到了她的经历,把电话打到家里,问她愿不愿意入日本国籍,夏玉芝听了一笑了之,“我要是入了日本国籍就把这辈子的经历全抹了,我要保持晚节呀。”
杨中强说,母亲最喜欢的歌是《南泥湾》,还有一首叫《旅愁》的日本童谣。“90岁以后,每当听到这首童谣,夏玉芝都会默默掉眼泪,童谣里唱着,“不舍的家乡不舍的双亲,浮上心头的是林子的树梢;风雨透窗,迷茫的心在遥远的彼方。”新京报记者 贾鹏
寄语
亲爱的妈妈,您是大海,包容了我的一切;您是太阳,照亮了我的一切。我永远怀念您。 ——女儿杨中强
亲爱的姥姥,人生有限,您对我的爱无限。您对我的爱和教育是我今后人生的支柱。您一直活在我心里。 ——外孙女毛毛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