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经济新闻·综合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23:经济新闻·综合
下一篇

1月份进出口额同比降10.8%

出口降3.2%,进口降19.7%,分析称系价格下降和有效需求过度萎缩导致

2015年02月09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讯 (记者刘素宏)海关总署2月8日公布,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0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8%。其中出口1.23万亿元、进口0.86万亿元,分别下降3.2%和19.7%。新年首月,我国进出口数据弱势开局。

  1月数据逊于预期

  海关公布的1月外贸数据远逊于市场预期。此前,路透调查预估进口增速中值为下降3%,而实际上,新年首月,进口降幅近20%。

  考虑到春节因素对年初进出口同比影响较大,经过季节调整后,1月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的降幅分别为7.1%、1.3%和14.4%。

  铁矿砂、煤、原油、成品油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减少,主要进口商品价格普遍下跌。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油价遭遇连跌。1月原油进口均价为每吨2856元,下跌41.4%,而进口量为2798万吨,反而减少0.6%,成品油进口均价为每吨3207元,下跌34.6%,1月进口234.7万吨,同比减少37.6%。

  有分析认为,量价齐跌是1月进口降幅大的主要原因。

  华泰证券宏观分析师表示,价格效应和内需疲软导致进口大降。大宗商品价格在2014年普降,特别是铁矿石和原油价格腰斩一半,导致进口金额大降。按照数量计算,大宗进口也小幅回落,内需不振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企业补库动力不足。

  中国战略思想库秘书长田云认为,进口下降得太快,价格因素是一方面,但不足以解释下降20个百分点。按道理大宗商品价格跌价,进口应大幅增加,但进口反而降幅大,大部分原因还在于有效需求的过度萎缩。

  田云称,化解有效需求的难题关键在于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购买能力。期待春节过后、两会总理报告,针对地方财税改革、保险费率及居民收入分配大调整。

  全年外贸或不乐观

  海关总署表示,1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38.6,连续第四个月下滑,预示今年一季度以及二季度初出口仍然面临下行压力。

  国泰君安宏观分析师表示,外需总体不力和本币对非美货币大幅升值是出口倒退的主因。其中对欧洲和日本均负增长,前景并不乐观。

  另外,人民币汇率依然虚高,田云认为,在当下政治金融环境下,中国没有货币主导地位,必须顺势而为。人民币不必苦撑,过高的汇率不利于实体经济。

  田云表示,目前,进出口的各项指标,比如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代表货运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也都不断下跌,进出口不振,预示今年实体经济日益趋冷。

  田云分析称,2012年以来,外贸进出口增速为3.3%、5.7%、2.3%,今年这样走下去,外贸可能继续走低,甚至不排除出现负增长的可能。

  ■ 分析

  用贬值“护航”外贸是否可行?

  据新华社电 高盛高华首席宏观经济学家宋宇预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能继续温和贬值,一定程度上会缓解出口增长面临的压力。

  人民币对美元在近期已有走弱迹象。截至2月5日,人民币对美元在最近的9个交易日内有7天逼近跌停点位。

  一达通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副总经理肖锋分析称,面对人民币双向波动、外汇偏软的现状,一些出口企业接订单时会选择锁定汇率,选择能够保证自己收益的产品。不过这种锁定兑换价格的远期保值要交保证金且程序繁琐,一般在大型订单会比较常见,中小订单中还较少。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分析认为,欧版QE推出以来,欧元对美元的贬值幅度远远超过人民币对美元,因此人民币相对于欧元还在升值,向欧洲出口的外贸企业依然不占汇率方面的优势。丁纯判断,欧洲经济或在今年下半年有所起色,届时将带动我国对欧洲的出口规模。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不希望企业只是靠货币贬值获得生存成长空间,还是要通过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赢得更大空间,这才是中国外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