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体检报告
|
春节之前也是人们陆续收到体检报告的时间,作为早期发现疾病的重要手段,体检预示着人们的健康状况。但要读懂体检报告,对一般人来说似乎并非易事,体检报告中随处可见的专业术语确实让不具备医学背景的普通人读起来颇为困难。另一方面,除了与体检人员的短暂交流外,对于体检报告中标示的一些异常情况,究竟该如何进一步处理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新京报记者向有关专家求证,对于体检报告中出现的一些异常,需区分对待,有些看似并无大碍的结果建议进一步找专业科室进行咨询、确诊,以排除恶性病变的可能。
1 甲状腺结节
病灶大于1厘米需病理穿刺
甲状腺有结节这一描述会出现在不少人的体检报告中,但结节大小有别,至于如何看待,宣武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潘永源告诉记者,通常来说,出现甲状腺结节还是建议人们再次到医院复查,因为多种原因都有可能引起甲状腺结节。“去医院复诊的目的首先在于确定结节的性质,结节本身有良性恶性之分,恶性有癌变的可能。每个人的情况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另外,体检报告中通常会标注结节大小,甲状腺结节是否需要复查是否与大小有关,潘永源建议,结节无论大小,都建议到医院复诊,“并不是结节越小,就无需重视。”从临床指征来看,1厘米及以上的结节需通过B超进一步精确,如果有需要,可需进行病理穿刺。“一般手检能够摸出的结节都在2厘米左右,符合手术指征。”另外,一些甲状腺疾病的发病呈现明显的性别差异,潘永源介绍,从流行病学调查来看,女性甲状腺疾病发病更高,男女比例1:7。
【提醒】
过大良性结节也需手术
甲状腺结节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潘永源介绍,良性甲状腺结节长在甲状软骨外,通常结节长到3-4厘米才能用肉眼识别,但3-4厘米大小的结节已经压迫了甲状软骨,“即便结节是良性的,任其生长会压迫甲状软骨,必要时也需要手术。如果B超发现结节特别小(1厘米以下),可以先定期观察,建议每3个月-半年进行复查。
潘永源介绍,较大的结节体检手检就可发现,有些可通过B超发现。B超对甲状腺结节的筛查比较有效,B超敏感度已经足以发现较小的结节,如2-3mm的结节。如果体检报告显示结节中有钙化,要进一步复查,存在恶性可能,“甲状腺肿瘤的恶性率并不高,转移也相对来说不会很快,所以无需过分担心,平均每年一次体检的频率基本可以保证对就甲状腺疾病的筛查。”
2 潜血
需进一步检查排除病变可能
潜血也是体检报告中的常规项目,从体检报告描述来看,潜血往往有1+、2+等程度之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朱刚介绍,通常来说,血尿有肉眼血尿与镜下血尿之分,肉眼血尿即肉眼能够观察到,镜下血尿为镜下发现红细胞增多。临床中通常对出现潜血还是十分重视的。“对于潜血病人,医生一般会对病人进行进一步检查,潜血可以看作是一些疾病的早期信号,需排除肿瘤的可能,有些原位癌也表现为小便带血。”
【提醒】
并非出血量越高越严重
潜血有1+、2+等区别,朱刚解释,理论上来说数值越大,有病变的几率会增加,“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临床中我们对1+情况也十分重视,以肿瘤为例,有些可能不出血,不同疾病出血量也有区别,但这并不意味着量小就一定没事。一旦有血尿,都值得重视。”
3 乳腺肿块
需进一步检查排除肿瘤可能
乳腺筛查是体检中的一个大项,从体检结果来看,乳腺检查结果可能包括乳腺增生、乳腺肿块等描述,空军总医院普通外科副主任医师黄蓉蓉建议,出现乳腺增生一般无需过于紧张,但乳腺体检更重要在于发现是否有肿瘤或者乳腺中是否存在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且有钙化的结节,“因为这意味着可能出现乳腺癌。”
如果体检报告显示乳腺肿物“待查”或发现了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且有多发钙点的肿块,“这些可以看作是不太好的表征。”
通常来说,体检报告中会标示肿物大小,但也有可能会出现“边界清晰/不清晰”、有无钙化、肿物形态的描述,“这不是绝对的,也有一些体检报告中并未对此进行详细描述,对于这种情况,我建议人们最好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排除癌变及其他疾病的可能,因为乳腺部位的体检,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及早发现或排除肿瘤的可能。如果报告显示乳腺结节或乳腺肿物待查,建议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需要提醒的一点是,乳腺癌的发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20多岁也有患乳腺癌的情况,只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患乳腺癌的几率会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年轻人无需重视乳腺问题,所以还是建议人们引起重视,体检发现问题及时就医。”
【筛查】
40岁以下首选彩超 40岁以上可钼靶筛查
黄蓉蓉建议,在手检还无法查出的情况下通过影像学手段进行筛查,彩超是首选方法,“彩超算是一种比较经济的筛查手段,而且不涉及射线,相对安全。”钼靶也是筛查乳腺的一种方法,但对年龄有一定限制,“对于年轻人群来说,腺体组织较厚,钼靶片在筛查中并不占优势。”
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来说,乳腺以脂肪组织为主,钼靶片可清晰显示是否有钙化点,所以40岁以上人群可以选择钼靶筛查。即便如此,考虑到钼靶筛查有射线,“建议在40岁以后,平均两年一次即可。”
■ 专家提示
慢性咽炎也需确诊具体类型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陈崇学介绍,鼻炎、咽炎、中耳炎是耳鼻喉科的三大炎症。如果体检报告中有“慢性咽炎”的描述也要引起重视,从医生的角度来说,慢性咽炎意味着患者免疫力(抵抗力)较差,“反过来说,本身抵抗力较差的人咽炎有问题的几率的确较大。”这可能与人体饮食摄入、生活习惯等相关。
“我们在临床中也听到患者说咽炎不是什么大事儿等说法,长此以往,反而容易引起人们对咽炎的不重视。”体检报告的描述更多是一种概况的描述,建议有慢性咽炎的人们到专科就医确诊,因为慢性咽炎有炎症性咽炎与过敏性咽炎、肥厚性咽炎与萎缩性咽炎之分,就诊确定类型是第一步。通常来说,工作环境是否存在污染、是否需要上夜班、是否有吸烟、饮酒等生活习惯及饮食搭配是否合理是慢性咽炎相关的三个方面,也是临床医生问诊的主要问题。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