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一个半月里多部音乐剧上演,新京报采访业内人士解读中国音乐剧制作几种模式
| ||
|
《一步登天》《森林诱惑》《番茄不简单》《寻找初恋》《爱上邓丽君》《爷们儿·叁》《三只小猪》《等你爱我》……满打满算,在2015年春节前的一个半月里,北京的演出市场几乎被音乐剧“全面攻陷”。数据支持了眼下音乐剧市场的火热:北京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13年年度报告中指出,在全市总演出收入较前一年下降5%的情况下,音乐剧的票房反而提升了83%,首次突破亿元大关(2013年音乐剧总票房1.2亿元,2012年为6354万元)。到了2014年,北京的演出场次与票房实现双增长,音乐剧的场次和票房同样稳步攀升。
在业界有一种说法称“年人均GDP一万美元”是音乐剧产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日语版《猫》诞生于1983年,韩语版《剧院魅影》在2001年面世,也是在这两个年份,日韩两国年人均GDP超过了一万美元。韩国CJ集团演出事业部部长、亚洲联创副总经理李性勋认为,在这个节点上,人们对于娱乐文化开始有更大的需求,这也是音乐剧发展的良机。上海和北京分别在2008年、2009年跨入“年人均GDP一万美元”大关。而在2012年和2014年,江苏、浙江、广东等省份也先后跻身这个行列。照此说法,中国音乐剧的春天似已悄然而至。
音乐剧在中国怎么做?
有人引进,有人做中文版,有人坚持原创
一般而言,以引进国外经典音乐剧开拓市场、普及剧目,进而制作国外剧目的中文版,培育本土专业人才,最后打造自己的原创音乐剧,是发展音乐剧的三步战略。但在中国,情况有所不同,自2011年《妈妈咪呀!》中文版诞生起,三种类型的音乐剧就在本土呈势均力敌、三头并进之势。
引进并非稳赚不赔
“引进剧主要存在的是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所以即使引进,我们也不敢引进一部全新的剧。”
业界普遍认为,在国内引进欧美市场的成熟产品是打开音乐剧市场的第一步,这如同在一条商业街上,一家国际知名品牌的入驻会带动同类型小品牌和本土品牌“百花齐放”。
2002年,《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先后登陆京沪,引进版欧美音乐剧进军中国大陆市场的帷幕由此揭开。2007年,英文版《妈妈咪呀!》在北京和上海票房火爆,北京的16场演出成本近1700万元,最终盈利1800万元,利润率超100%,缔造当年的票房神话。
但并非每部引进音乐剧都有稳赚不赔的好运气。以2008年为例,北京共上演了《猫》《灰姑娘》《发胶星梦》《阿依达》四部音乐剧,除了《猫》平均售票率达八成,另外三部戏都惨淡收场,连带着以引进音乐剧为业务的合资公司东方百老汇也关门大吉。
上海市场则比较乐观,自2002年起,每年至少有一部引进经典音乐剧登陆沪上舞台,其中《剧院魅影》《狮子王》都曾在上海大剧院驻演超过三个月。2011年,上海文化广场正式运营,这座地标性的新剧场也以“音乐剧专业剧场”为定位。去年底,德语音乐剧《伊丽莎白》在这里连演40场,提前半年开票的当日,甚至有观众凌晨三点到剧场门口排队等票。一切都表明,持续不间断的市场培育正在初显成效。
根据经典爱情片《人鬼情未了》改编的同名音乐剧,今年上半年将在全国六座城市巡演。与国内引进音乐剧多为经典老戏不同,这部音乐剧却是不折不扣的新戏,2011年在英国首演,次年进军美国百老汇,现正在世界各地巡演。“引进剧主要存在的是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所以即使引进,我们也不敢引进一部全新的剧。这部戏是新剧,但电影的知名度比较高,观众基础较好。也因为是新剧,舞美、特效都是当下最流行的元素”,北京保利剧院业务部经理王胜男介绍说。
此外,引进剧的另一问题是高昂的成本导致票价居高不下,平均票价在500元左右。尽管如此,《人鬼情未了》上海站22场演出,首轮提早半年开票5场,仅两周时间就售票过半。而除了这部戏,《剧院魅影》和《巴黎圣母院》也将于今年再度来到中国,前者将是首度来京演出。
■ 成功的音乐剧真的很吸金
●可以演很久
作为最具商业价值的现场娱乐形式之一,一部成功音乐剧的吸金奥秘自然是长演不衰所带来的源源不断的票房收入。2007年,《妈妈咪呀!》在京沪两地共上演46场,在上海驻演超过一个月,仍是一票难求。2011年,音乐剧制作公司亚洲联创(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和韩国CJ集团三方组建)打造了该剧的第15种语言版本——中文版《妈妈咪呀》,这也是首部通过版权合作“汉化”成功的世界经典音乐剧。2012年,亚洲联创推出第二部中文版音乐剧《猫》,再下一城。2011年至2013年两年间,中文版《妈妈咪呀!》和《猫》在全国巡演、驻演达672场,票房总收入超过两亿元。与此相比,北京人艺2011年至2013年演出68部戏,达891场,票房总收入超过1.3亿元。
●可以卖版权
除了票房,版权收益也是音乐剧吸金的一大来源。引进在欧美市场成功上演的音乐剧版权,制作成本土语言版本,已被公认为是发展音乐剧最便捷的模式。该模式在日本和韩国市场相继奏效,这其中又以日本四季剧团为代表。当1981年《猫》刚刚在伦敦西区获得瞩目,仅仅两年后该剧的日文版就在东京问世。迄今为止,四季在日本国内拥有十个专属剧场,每年在全国演出3700场以上。在发展音乐剧的道路上,韩国步了日本后尘,尽管韩国音乐剧的起飞是在21世纪初,但凭借着明星娱乐工业的助力与日趋精细的专业分工,近年赶超了市场已近饱和的日本。而在票房和版税之外,与音乐剧相关的衍生产品,甚至衍生行业层出不穷,形成了一条集创意、制作、表演、宣传、售票、融资投资、法律服务、人才培训、行业管理等在内的庞大的产业链。
(下转C09版)
C08-C09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陈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