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总局发布春节饮食消费提示:
|
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少不了阖家团圆,亲朋聚会,共享美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加大对食品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做好节日值班和应急值守。针对春节期间食品安全特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示广大消费者合理防范风险、科学饮食消费。食品安全博士钟凯也针对这一消费提示进行了详细说明。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示消费者:
●选择购买感官正常的食品或食品原料,特别要观察是否新鲜,是否在保质期内,包装是否完整无损、有无鼓包(涨袋、胖听)等现象。购买保健食品要认准保健食品标志和批准文号。
●购买熟食或需冷藏的食物时要注意其储运条件应符合产品标示要求。购买后使用冰箱、冰柜等冷藏食品时,应生熟分开存于容器中或用保鲜膜包好后熟上冷下、分层放置。食品需在烧熟煮透后室温下2小时内食用,剩余食物冷藏不应超过24小时,再次食用前要加热透、确认未变质后方可食用。
●不宜一次采购过多食物,以免因储存方式不当、储存时间过长等造成食品过期或腐败变质。
●家庭烹制大量食物特别是烹调用具不足时,应把切配、盛放食品的刀板和餐具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尽量不要食用“新奇”、“野味”等不常食用或从未食用过的食物以及易过敏食物,特别是老年人、幼儿、孕妇及抵抗力较弱人群更要重视。
●不要采摘、购买、食用有关部门明令禁止、来历不明的食物(如河豚、野生蘑菇等),以免发生食物中毒。
●购买食品和外出就餐应选择证照齐备的食品经营单位并索要正规发票或收据,建议选择食品安全量化等级高的餐饮单位就餐。一旦食用出现不适,请尽快就医,保留病历卡、化验报告等相关资料,并与食品经营单位联系,同时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请及时留意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网站关于食品安全提示的信息。如发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可拨打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电话12331。
■ 专家提醒
●钟凯,食品安全博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
暴饮暴食要住院
你知道春节期间医院最常见的病人是哪一类吗?是消化系统疾病,比如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胃出血、胃溃疡等等。这主要是因为春节期间聚餐频繁,菜肴极为丰盛,加上亲朋好友高谈阔论,气氛热烈、情绪高涨,容易暴饮暴食。
如果你不希望自己的春节假期在医院的病床度过,除了有意识地进行总量控制,还有些小技巧可能对你有用。比如正式吃饭前先喝一碗汤,这样有助于消化液分泌,也可以占据一部分胃容量,避免吃得太多。含糖饮料可以喝,但是一定要少喝,白水才是最好的饮料。冷热食物不要频繁交替吃,避免胃肠不适。新鲜的水果蔬菜、丰富的杂粮和谷类可以提供较高的饱腹感,也能避免你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和脂肪。
避酒有窍门
中国的酒文化盛行,尤其春节期间更甚,在餐桌上常常会遇到盛情难却的劝酒。而且酒宴通常持续时间较长,往往这一顿喝完,还没醒酒呢下一顿就开始了。如何避免过量饮酒,怎么巧妙躲过劝酒呢?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坚决不喝,一旦端起酒杯,任你抖手、换毛巾、换茶杯,在老油条面前都会失效。
避酒有窍门,不但要理由充分也要顾及朋友的面子。年轻男女最常用的借口是封山育林,现在放开单独二孩了,多数二三十岁的人都可以用这一招,只要你态度诚恳,一般可以得到理解。对于中老年人,可以说自己正在服中药调理,医生要求严格忌酒,已经坚持几个月了。通常遇到这种情况,亲友就会理解,这时你需要感谢对方“能理解我的才是真朋友”,个别还想劝酒的也就知趣地退下了。
猎奇有风险
《舌尖上的中国》使各地美食文化得到很好的呈现,甚至有旅行社打出了“舌尖游”的旗号。趁着春节长假,你是不是也要来一次说走就走的美食之旅呢?曾经有个笑话,说广东人爱吃稀奇古怪的东西,看见外星人首先想的是“能吃吗?好吃吗?怎么吃?”不过我还是劝劝各位,尝鲜可以,不要盲目猎奇,尤其不要贪食野味。野味通常未经检验检疫,容易携带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如果吃的是保护动物,说不定还能“买一赠一”吃个官司。
食品安全不放松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食品安全五要点”是保护自己和家人的有效武器,这五个要点分别是:选购好的食材、清洗干净、生熟分开、烧熟煮透和安全存放。其中对于春节期间的饮食尤其要强调的是烧熟煮透。很多家庭有春节期间制作半成品的习惯,比如肉丸、蛋饺、卤肉等。无论是在窗台外自然冷藏还是放在冰箱里冷藏,吃之前必须彻底加热。对于厨房卫生条件一般,又不掌握生熟分开技巧的家庭,建议尽量少做凉菜。
由于聚餐较多,无论在酒店还是在家,都可能有大量剩菜打包。首先,打包的剩菜需要及时放入冰箱冷藏,在室温不要放超过2小时。其次冰箱内的剩菜也要尽快吃掉,而且吃之前必须彻底加热烹煮,因为个别致病菌能够在冷藏室内生长,比如李斯特氏菌。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