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8:特别报道

面包换鸡蛋 “红娘”激活农场面包店

大三学生张介然带团队历时两年,让北京52家农场、面包店对接,以物互惠互利;创立公司即将成CEO

2015年02月24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张介然手持下架面包,在某活动颁奖现场讲述自己的创业经历,以及如何通过这个项目一路成长。新京报记者 申志民 摄

  一进超市,张介然的“职业病”就犯了。

  眼睛专门往面包和鸡蛋的货架上盯,她觉得这两样东西密不可分。

  这种特有的体会,来源于两年来她与“面包换鸡蛋”之间的缘分——面包房把下架的面包给农场,农场用来做鸡(或其他)饲料,鸡下的蛋反哺于面包房。

  看似简单的物物交换项目,节约了社会资源,进入了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

  去年凭“幸运面包”公益项目,张介然从全国1679份创新项目中脱颖而出,夺得海峡两岸大学生创新挑战赛年度总冠军。

  今年,“幸运面包”成为中关村地区的孵化项目,这个不满21岁的外交学院大三女生,也很有可能成为一家公司CEO。

  边读书边做企业的她,试图变废为宝,烘焙出面包房与农场之间的双赢路径。

  小鸡绵羊 吃上细粮

  2月13日晌午,农场管理员杨会杰着一身红衣,顶着日头在农场转悠。

  她从蛇皮袋里掏出五六个面包,走向羊群。五十多只羊看见面包,云朵一样涌来。

  绵羊们齐刷刷抬头,咩咩朝她叫。54岁的杨会杰一口东北音,“别抢,都有份儿……”尽可能让每只羊都啃上几口。

  北京市顺义区杨镇安乐庄村的这家农场,占地130亩,种草莓,挖鱼塘,养绵羊。

  给羊喂面包,听着挺新鲜,高大上。

  面包是从附近一家面包房收的,每周都能拉来100多斤下架的。作为回报,农场也会定期给面包房送去一些鸡蛋或草莓。

  杨会杰说,近两年来,不光是羊,鸡舍和鱼塘里的“小伙伴儿”也都吃上了面包。“面包做成的饲料便宜,营养价值高,长膘儿。”

  家禽家畜能吃上面包,得益于张介然——一个大三女生。

  当初,张介然也没想到,还没走出校门,就能成为农场和面包房之间的“红娘”。

  双鱼座的她,列过三个自己最喜欢的职业。

  话剧演员——演疯子,演小偷,演男人……;开个小店——书店、咖啡店、酒吧,记录各种各样人的故事;律师——不让真相流失于成见和痛哭流涕之中。

  “但人生有很多可能性,不要轻易放弃自己感兴趣的事,也许做着做着就实现了。”张介然说。

  但被面包“砸中”,她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于是有了“幸运面包”项目。

  下架面包解决农场危机

  读大一时,这个活跃的小姑娘就加入了校园社团,关注社会问题。她和同学经常去顺义“师兄二姨”家的农场体验生活。

  2013年初,她发现“二姨”愁眉不展,“粮食价格上涨,鸡饲料成本随之增加,在鸡肉和鸡蛋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养鸡红利消减。”

  她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坐公汽回学校的路上,离农场五站地,张介然和同学走进一个别墅社区旁边的商场。

  一家面包房的柜台旁,一个精致的小筐里装着二三十个面包。“都是下架的,要扔掉。面包师说,烘焙行业扔隔夜面包的情况很普遍。”

  张介然马上想到了二姨家的鸡。“如果鸡吃了这些面包,岂不是省下了粮食钱?鸡下了蛋,可以送面包房,双赢啊。”

  她向面包师要了几个下架面包,拿回去研究。

  她们求助于清华大学农业方面的专家,经过实验发现,纯谷物面包营养价值高,能作为鸡饲料成分的替代品,并可保留13至15天。“这意味着,下架面包如果在10天内吃进鸡肚子里,将会降低饲料成本。”

  张介然和同学开始奔走于顺义、昌平等地的农场和面包房,从中牵线搭桥。

  面包师沈君石所在的面包房就被张介然成功说服。2月13日,面包房的冷藏室里,存放着半蛇皮袋下架面包。

  这位台湾的面包师介绍,店里每天生产400多个面包,原料多采用国外进口,为保证口感,面包的“寿命”往往只有一天,每天会有50到100个面包被下架扔掉。

  他还能想起一年半前和张介然的初次接触,“她虽然是大学生,但关心环保、关注资源,看她蛮认真的来‘谈判’,我们想答应她试试看。”

  大三学生即将成CEO

  并不是每个农场开始都愿意让一群陌生人“试试看”。

  农场管理员杨会杰回忆,2年前张介然出现在农场时,“我根本没打算合作,不靠谱。”

  几天后,小张又来了,“几个大学生呼哧呼哧抬着一麻袋面包,送进农场。让我给家畜、家禽当饲料喂。我一看,都抬来了,还咋好意思拒绝。”

  “挺不容易的。”张介然抿嘴回忆“创业”阶段——先得说服面包房免费提供下架面包,然后把面包集合装袋,从自己的生活费里挤出运费,打车送面包,供农场试用。

  “她是在做好事。我们慢慢地相信她(张介然)了。”试用几个月,杨会杰等农户发现,“面包换鸡蛋”降低了饲料开支。于是主动和面包房达成协议,自己出车用鸡蛋、草莓等,以友情价换面包。

  一点点穿针引线,“面包换鸡蛋”的公益项目在昌平、顺义等地悄然展开。张介然统计,截至目前,北京有26家农场和26家面包房一一对接,签署合作协议。她的团队去年共处理下架面包四万八千余斤,交换鸡蛋两千四百余斤。

  去年,张介然团队获得了5万元公益项目实践基金。年底,“幸运面包”获得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优秀创新项目,场地、政策上都得到了扶持。

  目前,张介然正在注册公司,市场化运营,如果顺利,她将成为公司的CEO。

  大三学生当CEO,不会影响学业吗?

  “这不也是学业吗?”张介然笑了。

  她相信一个年轻人,有精力兼顾课堂与事业。另外,即将成立的公司,所聘人员以在校生为主,采用兼职的方式运营。“这对大学生是个挑战,我们乐于面对这种挑战。”

  公司怎么实现盈利?

  张CEO的想法是:“面包换鸡蛋”的交换方式只适合于偏远区县,市中心的面包房所产生的大量下架产品,农场无法消化,必须要有新思路,“公司正尝试找代工厂,把下架面包统一制作成狗粮,卖给流浪狗收容中心等部门,以求市场生机。”

  2月23日凌晨两点,去云南考察公益项目,刚下飞机的张介然以这样一句话做结:幸运面包有双重含义,它们遇见了我,找到了归宿,是它们的幸运;我发现了它们,伴我一起成长,是我的幸运。

  【同题问答】

  新京报:讲述下印象中最深刻的困境的故事?

  张介然:做了“幸运面包”项目之后,我发现事情往往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但刚创业的人有几个是顺风顺水的?我无需刻意记住自己的困境,我的微信名叫“沃德格林”,“文艺青年”的英译,这是同学给我起的外号,她们觉得我整天想得天马行空,我需要记住并希望的是:我继续是沃德格林,继续天马行空。

  新京报:新的一年有哪些希望?

  张介然:希望“幸运面包”项目能落地生根,公司能办起来,解决更多社会问题。但愿几年后,未来的大学生(资源、财力、物力等)受限的因素少点儿,创新的想法多点儿。

  新京报记者 申志民 北京报道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