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3:文娱新闻·关注(一)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3:文娱新闻·关注(一)

评书表演艺术家因心脏衰竭去世,享年86岁,遗体告别式3月8日八宝山举行

再也听不到袁阔成“下回分解”了(1)

2015年03月03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袁阔成是公认的评书界泰斗,留下了《三国演义》《水泊梁山》等许多经典作品。图/CFP
评书《水泊梁山》音像制品。袁阔成等人编著的图书《水浒外传》、《大闹大名府》和《大闹神州擂》。(从上至下)
袁阔成1984年在央视春晚表演《赠羽扇》。

  袁阔成逝世(1929-2015)

  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袁阔成,于2015年3月2日凌晨3点30分,因心脏衰竭去世,享年86岁。袁阔成是当今评书界辈分最高的艺术家,与刘兰芳、单田芳、田连元并称“四大评书表演艺术家”。他的代表作《三国演义》曾是八十年代最受欢迎的评书作品之一。袁阔成还是说新书的第一人,他创作的《烈火金刚》、《林海雪原》、《红岩》等新书都轰动一时。

  记者了解到,相声演员李金斗年前曾去医院探望过袁阔成,老先生精神不错,但病情已不乐观。袁阔成去世后,许多曲艺界人士和普通观众也纷纷在网上自发悼念。据悉,袁阔成先生的遗体告别式将于3月8日上午9点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厅举行。

  ■ 人物特写

  14岁登台,开创评书许多“第一”

  袁阔成1929年生于天津,他出身评书世家,伯父袁杰亭、袁杰英和父亲袁杰武是著名的“袁氏三杰”。袁阔成自幼热爱评书艺术,后拜师评书前辈金杰丽,恩师赐其艺名“阔成”,与连阔如、张寿臣、固桐晟等平辈。

  评书是中国的口头文学,是古代历史与市井文化的结合。据评书名家马岐介绍,袁阔成14岁登台,17岁就在东北小有名气,有“说书小神童”美誉,他的评书语言生动幽默,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漂、俏、快、脆”的特色。评书不同于小说朗诵和单口相声,“评书重在评,不仅每一句要有评论,有自己内心的再创造,同时还要刻画人物”。在马岐看来,袁阔成先生评书艺术的特点是其台风纯正,没有低级包袱,尤其擅长表演,通过手眼身法步来塑造人物,“能在很大的空间里表演,还在工体都演过,他对评书的电视录像也有贡献”。

  袁阔成勤奋多产,自20世纪40年代从艺以来,他创作了不少评书,这其中包括近20部新评书。在继承传统评书的基础上,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也为业界与观众津津乐道。因而获得了“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的美名。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原文艺中心高级编辑陈连升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与袁阔成合作。他认为,“新”是袁阔成评书艺术的最大的特色。“他开创了许多‘第一’:第一次脱掉传统的长袍大褂,改穿中山装和皮鞋;第一次让评书走出茶馆,走上大舞台;第一次撤掉场面桌、折扇和醒木,赤手站立说书;第一次引入评书的导演机制”,陈连升介绍说。袁阔成还将传统评书的技巧注入“新书”中,他创作的现代评书也堪称经典。编剧史航认为,像《烈火金刚》、《林海雪原》这些“新书”经袁阔成“妙口生花”,“就成了乡里乡间驰骋过的传奇,就像落叶成为了土地本身”。

  ■ 精彩桥段节选

  1 《三国演义》对吕布的“开脸儿”:“亮银冠,珍珠嵌。雉鸡尾,真好看。龙鳞甲,似秋霜。胭脂袍,团花现。唐猊铠,避刀枪。八宝带,水镜錾。宝雕弓,如弯月。走兽壶,斜插箭。赤兔马,火炭红。画杆戟,神鬼战。少年英俊风流将,闭月羞花芙蓉面。”

  2 《三国演义》:关羽于灞桥挑袍而走,曹操心有所感,要众将向关羽看齐。众将齐声高呼表决心:“向关云长学习!”

  3 《水浒外传》:美男子“玉幡竿”孟康被寨主的妹妹看上了,这是一个五大三粗的姑娘。怎么个大法?请看这位大小姐穿的那双绣花鞋,愣是从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天地人三才阵……一直到十面埋伏阵,全给绣上去了。

  4 《红岩》:国民党中央社女记者玛丽(中国人),因为崇拜美国的生活方式,衣着言行尽出笑料:“黑头发染成了金黄色。但使小姐最苦恼的是:美国人眼珠是蓝的,她的眼珠是黑的。为此,她东求师西访友,打听怎么才能使眼珠变色。后来遇上一位圣人,给她出了一个主意,叫她拿蓝墨水点了一回,嗬,差点儿瞎了。”

  5 《烈火金刚·肖飞买药》:肖飞离开药房,自行车巧换摩托车,冲出东门再一次经过日军岗哨时,“鬼子一瞧肖飞来了,他可高兴了,心说,你看怎么样,我就知道是自己人嘛,有急事,把自行车扔在家里,骑摩托来了。肖飞到眼前,鬼子大喊一声:‘乔子开!’(仿学日语发音,意思为立正)肖飞一听,什么?饺子给?包子也没工夫吃了”。

  整理:清平客(青年评书演员)

  (下转C04版)

  C03-C05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陈然 吴亚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