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中国新闻·时事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21:中国新闻·时事
上一篇

可移动文物逐步拿到“身份证”

首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建覆盖全国“文物身份证号”和信息管理体系

2015年03月03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山西省博物院普查人员测量文物尺寸。国家文物局供图

  新京报讯 (记者许路阳)各地国有单位可移动文物逐步有了属于自己的“文物身份证”。昨日,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进展情况通报会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称,本次普查为每件可移动文物生成唯一的22位全国可移动文物登录编号,建立起覆盖全国的“文物身份证号”和信息管理体系。

  万余国有单位反馈有文物

  据介绍,这是我国第一次开展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自2012年10月起,将持续至2016年12月。此前,我国已开展过三次文物普查,基本摸清了不可移动文物“家底”。

  励小捷称,目前,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的摸底调查已全面完成,基本摸清了我国国有可移动文物的分布情况。国家文物局提供数据显示,在102万余家被调查国有单位中,约1.53%反馈存有文物。

  “这次主要是现状调查,但普查中有项内容是看保存状况,可以为我们将来制定保护方案、措施提供基础。”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说,下一步可能就会根据普查发现的文物保存情况,在不改变文物权属现状的情况下,要求保护不力的单位将文物尝试寄存到其他单位。此外,如果单位瞒报文物,也可能在未来的出境展览审批等方面受到限制。

  而针对普查中发现的突出、集中问题,宋新潮介绍,也可能将及时制定方案,组织人员对文物进行抢救性保护。

  普查结果面向社会开放

  按要求,可移动文物身份被确认、信息数据经初步审核后,需要在国家统一的文物信息采集系统中进行信息登录。截至昨日,励小捷称,全国共登录1268万件藏品,上传1065万张电子照片,数据存储量达2.7万G,并以每天6万件的速度上涨。

  同时,普查还建立了国有可移动文物统一资源库,每件文物生成唯一的22位全国可移动文物登录编号。据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编号借鉴了现有身份证登录编码体系,在编码中包含藏品所在的行政区划、收藏单位和藏品顺序等信息,将永久保留下去。

  励小捷表示,此次普查结束后,还将公布全国可移动文物名录,普查结果也将面向社会开放。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