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时事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3:时事评论
上一篇

代表和记者之间的警戒线能取消吗?

2015年03月04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一家之言

  代表委员们通过舆论渠道,让公众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准备说什么和做什么。保持舆论渠道畅通,是代表委员们充分履职的必要保障。

  随着全国两会召开,会场和代表委员驻地正式开启“围堵模式”。3月3日下午,广东团全体会议后,大会警卫组拉出两条警戒线,隔开了代表和记者。对此,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龙云当场表态,赞成代表和记者多互动。

  拉警戒线,隔开代表和记者,这或许是出于秩序和安全考虑。全国两会期间,拉官员、堵代表委员,已成为记者接近信息源、报道两会的一个常见现象。不排除有些代表委员对此表示反感,有的官员因此感到不快,但总的来讲,代表委员们都能充分理解这种做法,积极配合采访报道。有些代表委员还会善意提醒记者注意安全,不要拥挤推搡。

  积极接受记者采访、保持舆论渠道畅通,是代表委员们充分履职的必要保障。代表委员行使职责,无论是提出议案提案还是投票发言,从本质上讲都是代表人民行使政治权利、传递民意。因此,不是说积极参与人大、政协各项议程就已充分履行自身职权和义务,同时还应通过舆论渠道,让公众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准备说什么和做什么。

  从这个角度来讲,与媒体互动,向公众传递声音,也是代表委员的职责。代表委员既不能把这看作额外负担,更不能抱以抵触、抗拒情绪。大会组织管理方也应为此创造条件、提供便利。虽然大会和各代表团都会召开专门的媒体见面会和新闻发布会,这可视作“规定动作”,然而像代表委员接受采访或记者“围堵”代表委员等“自选动作”,却并非可有可无,而是活跃两会氛围、提高代表委员履职水平的必要方式。

  当然,记者在两会采访报道中,也应服从大会安排、遵守公共规范。能不能采访到好新闻固然体现记者的个人水平,但能否恪守专业规范,包括是否尊重采访对象、注重个人行为表现等细节,则反映了记者和所在机构的专业水准。此外,记者采访代表委员,应更多围绕两会议题,更多着眼于公众关注,而不能把两会采访变成“追星”活动,把新闻报道变成绯闻八卦。

  全国两会是国内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一个开放的两会,是体现民主政治的重要象征。能否保持舆论渠道畅通,鼓励代表委员和记者多互动沟通,则是体现两会开放性的试金石。记者与代表委员能密切互动,国家才有希望。

  □魏英杰(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