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底,北京市大兴区等获批的全国33个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成为热点。
在城市里,2004年执行土地招拍挂后,开发商想买地盖楼、卖楼,生产企业想买地自建厂房,最主流、最符合法律法规的方法是通过公开的招拍挂途径购买土地。土地价格公开交易,随行就市。楼市黄金十年以来,地价房价一路上涨,城市边缘不断外扩,城乡接合部、近郊农地也迅速进入投资人的视野,不少村民自建了住宅和写字楼出租,但它们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房产证,或没有产权,只有一张租赁合同。
如今试点“农地入市”,是否意味着开发商、各类企业可以从更便宜的渠道购买土地?
在一些代表委员的眼中,规模庞大的“农地入市”不仅能更好地保障农民的权益,还被赋予了“让土地市场充分竞争”、“增加土地供应降低土地价格”、“降低城市房价”的预期,其中一些委员还呼吁应该加大放开农地入市的幅度。
如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就认为,农地入市可降低房价。他表示,应把经营性建设用地当做“动态数字”,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及新农村建设,农村土地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一些节省出来的公共建设用地应该可以作为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不过,上述这些观点遭到了质疑。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允许试点农地入市的经营性建设用地,将多用于产业用地开发,宅基地仍不允许自由交易,不会形成大批住宅供应。
据业内人士介绍,如果严格按照我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集体建设用地并不能公开流转,只能用于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和乡镇企业使用。但实际上,打着政策擦边球的“隐性流转”在全国各乡镇都蔚然成风,很多时候还得到了当地乡村政府机构的支持和鼓励,其中广东的南海模式、重庆的“房票”模式都获得了中央的肯定。
2008年,中央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为农村集体土地的流转尝试正式打开了大门。据悉,如今很多工业园区、产业园区背后的土地性质都属于农民以集体土地入股,不参与经营,也不承担经营风险,获得一次性土地补偿收益或每年的入股分红。
目前,很多地区有意收回、重整此前无序流转的农地,也是出于利益驱动,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试点路长且阻,暂时不会对楼市有太大影响。
新京报记者 自曾晖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