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书评周刊·儿童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1:书评周刊·儿童

到丹麦插画家汉娜·巴特林家做客

2015年03月07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汉娜·巴特林在哥本哈根的家中创作了她的大部分作品。
好饿好饿的鳄鱼
作者:马特斯·乐顿,汉娜·巴特林
出版社: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时间:2012年4月1日
魔法面粉
作者:罗恩·慕卡德·尼尔森,汉娜·巴特林
出版社: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时间:2012年11月

  在我拜访汉娜位于哥本哈根北部的家前一天,这个一向安宁的小城刚遭遇了针对一位瑞典艺术家的恐怖袭击。枪击案发生的地点与汉娜家只隔了几条街,直升机整夜在上空盘旋。汉娜很伤心,也有点惊魂未定。

  在所有的提问和拍照完成以后,我刚要拿起背包,听见汉娜问我:“有没有时间喝杯茶?”她在厨房里摆出了茶具、点心,说我来之前,她到楼下的面包房里买了传统的丹麦酥,想着让我尝尝。

  我离开哥本哈根后一周,她通过Skype视频告诉我,那天与我坐下来喝茶,是那几天里最放松的时刻,还说要谢谢我。

  用童话之笔表现哲学

  汉娜的画室最近让给了女儿:专业是舞台设计的她得找地方排戏。于是汉娜的两居室公寓,充当起了临时工作室,到处铺满了画纸,一天一地的大块色彩。一团紫,一团白,或一团绿、蓝、红色,大小不一。汉娜解说,这是她手头正在忙活的“A Story about EVERYTHING”(《万物史》),她想着怎么能让孩子们简单地看明白,“万物产生之前皆虚无”;“万物”与“虚无”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比如在两颗门牙之间,什么都没有;如果蜗牛搬了家,壳里就空空如也。”《万物史》其实是2012年已出版的“A Story about ABSOLUTELY NOTHING”《虚无史》之姐妹篇。两本书都是汉娜与哲学家索仁·林德(S·ren Lind)的合作。《虚无史》开头几页都是空白,但在稍不留神就会错过的边角处,你会忽然瞅到一个用铅笔轻描下的小小的幽灵。汉娜说,但这可能也是“虚无”的。

  除了《万物史》,汉娜还在同步创作两本书:灵感来自一首北欧民谣《在遥远的森林里》(Langt ud i skoven),以及与作家伊达·叶森合作的童书版《巴别塔》。

  孤单的小姑娘找到了大自然

  说起画画的灵感,汉娜说,置身于大自然最能带来新的想法。在她的书房里,有一棵木槿树,汉娜10年前种下时它还只是棵小树苗。观察木槿天天长大,也给了她许多创作灵感。树下有一个褐黄色的陶瓷大盘子,她说喜欢的是盘子上像水纹的设计,也喜欢有点粗糙、不完美的材质。

  汉娜经常与作家合作。工作的时候,一般对方先把文本发过来,汉娜看了,提出一些问题,然后想法子用画笔表现出来。她还是喜欢像从前一样,在纸上涂涂画画,铺满了水彩,然后把画纸放到一块儿去:“想起来的时候就能够触摸到画纸,这是坐在电脑跟前所比不了的”。

  在丹麦出生的汉娜,大部分的童年都在丹麦半岛Jylland和瑞典的森林小屋里度过。她翻出来两本老得掉皮的书:童书作家苏珊娜·拉森(Suzanne Lassen)的作品《本特的鸟之书》(Bentes Fuglebog)。书中主角是个孤单的小女孩,在森林和湖边找到了许多小鸟和小动物做伴。汉娜说特别能明白小女孩的感受。她出过一本书,名叫《蚯蚓找到了朋友》,里面画的是一条孤独的蚯蚓,到处找不到朋友,于是把自己摔成了两半——这两个半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互相打了招呼,就成了朋友。

  丹麦文化处文学部门的负责人拉斯·西德尼尔斯(Lars Sidenius)说,如果真有北欧式的幽默感,这就是典型的“北欧黑色童话”。

  当提及“影响她的插画家”时,汉娜翻出来了北欧家喻户晓的童书作家托芙·杨森的图画书来;另外一本是20世纪初瑞典插画家Elsa Beskow关于松鼠一家与小朋友的图画书:《Okke Pilleril og N·ddepigen》。汉娜说她就喜欢这样子的“幻想”:出门便置身大自然,走着走着就遇到一块好看的石头。汉娜的父亲在哥本哈根附近有一幢避暑农舍,她们两姐妹夏季会去那儿住一段。她惦记着那里有松鼠一家子,她喜欢跟四只松鼠宝宝玩耍,一耍就是几小时。

  爱画动物,不爱画人

  汉娜从小就想当插画家。1987年,汉娜完成了插画与绘画设计专业的大学学习,并开始陆续给报纸和杂志画漫画。她也去上过写生课,对她来说,那是“观察外在的事物”;惟独画插画时,才是“从内心往外张望”。汉娜觉得这样来得更自然。

  大概20年前,汉娜开始给丹麦第一大报《政治家》(Politiken)画漫画。她选择的主角是狗,拟人化的狗,出现在哥本哈根歌剧院门前,身穿红色连衣裙、张口歌唱,一下把台下观众的雨伞都吹跑了。台下密密麻麻的每一只狗观众表情都不一样:喝红酒、享受地张大嘴巴……这幅画被放大以后,裱装在了汉娜的客厅门廊上,我光数着看画中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都流连忘返。

  另外的一些狗儿出现在每年夏天举办的哥本哈根爵士节上。它们从海边驾车出城,捧着酒瓶子,吹着喇叭,醉醺醺,小车追尾了也不亦乐乎。还有一些狗儿在明朗的海浪间,踩滑板,吃蛋糕。“这就是哥本哈根好玩的荒诞生活”,汉娜舒展地笑。

  汉娜从来都喜欢画动物。她觉得如果直接画人类的画,“得照顾这人长什么样、那人长什么样,挺拘谨,也挺无趣”。

  1995年,汉娜出版了第一本书:与作家Charlotte Sejer Pedersen合作的《第七个天堂》。迄今为止,汉娜已出版40本图画书,曾获得过包括丹麦文化部颁发的奖项。在这期间,她画过跳探戈的小猪、能变成恐龙的“魔法面粉”、来自英语童谣的“勇敢的小蜘蛛”形象、憨憨的鳄鱼,等等。她的书翻译成多种语言,在韩国尤其受欢迎。

  她说这些书不光画给小孩看,也画给大人看。其中,《魔法面粉》和《好饿好饿的鳄鱼》都已出了中文版。“鳄鱼不是最理想的宠物,但只要你尊重它,它们也没那么可怕。”汉娜通常会在动物的真实本性之上发挥想像。有一次她坐在外面,看着周围的山峦,忽然想到可以把一条鳄鱼躺着的样子画成一座山。

  象是汉娜偏爱的动物。“它们体型很大,却很柔软,也会生气,也可以很坚强”,她从一开始画画,就觉得画大象特别自然:“我觉得可以在它们身上寄托许多故事,很多的情感”。画大象的时候,也会与她当时所处的环境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属于汉娜的、并不那么贴近现实的动物。她的代表作之一是《小象卡尔》系列:“卡尔快生气了”、“卡尔快走不动了”、“卡尔快要高兴起来”、“卡尔快要睡在帐篷里了”,所有的故事,都围绕着这只身穿红色条纹水手服、吊带牛仔裤的小象进行。汉娜与作家伊达·叶森(Ida Jessen)合作的这套《小象卡尔》,今年四五月将由接力出版社推出中文版。

  与安东尼·布朗共养一条狗

  近年来,汉娜主要在哥本哈根的丹麦皇家美术学院教书。14年前,汉娜与英国童书作家和插画家安东尼·布朗在工作中认识,两年后,她就开始了在哥本哈根、伦敦频繁往返的生活。她说,两人一半的时间住在一起,其余的时间通过网络交流,过的是“现代人的感情生活”。汉娜说,两人的画风很不一样,画画的方向也不相同,不过他们经常坐在一块儿工作,并会“彼此支持”。“我们在伦敦共同养着一条狗,她叫‘米尔达’!”汉娜眼睛亮亮的。

  第二天我走访丹麦文化处时,文学部门的负责人拉斯透露,他有计划把汉娜和安东尼一起请到今年11月举行的上海国际童书展上。汉娜也很期待能来中国看看。

  最近,汉娜与安东尼出版了两人首次合作的图画书,名叫《弗里达和熊》(Frida and Bear),繁体中文版几乎与英文版同时上市,译名为《来做形状游戏》——这也概括了书里的内容。书封上,左边是象征安东尼·布朗的一头熊,他笔直地站着,一脸正经。右边是穿着花裙子在跳舞的小象弗里达,她代表汉娜。书里面,由弗里达小象带头画第一笔,“布朗熊”接下去。3月的第二个周末,汉娜飞到伦敦来,参加由安东尼组织的一场工作坊,请大人小孩儿一起“来玩形状游戏”。

  文字/摄影 张璐诗 发自哥本哈根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