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几天的3月11日,是日本3·11大地震海啸四周年,那场大地震造成无法估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过去四年间,日本政府在复兴受灾地区同时,也在不断增强城市应对特大地震和海啸的能力,其中就包括修改房屋抗震法律。
由于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在日本仙台市建筑构造机构官员看来,日本大地震的历史就是房屋抗震标准变化的历史,每一次日本都会从重大地震中总结经验,从细节做起提高房屋抗震能力,以应对新的挑战。
周年
地震改变日本房屋建造史
日本大地震的历史就是房屋抗震标准变化的历史
野口圣子的家坐落在仙台市郊,距离海边约两公里,这是一栋典型的普通日本民居两层小楼。这座房子是2004年按照日本当时的抗震标准建造的。
这座房屋在3·11地震中经历了地动山摇般的晃动,海啸带来的海水包围了整个房屋,幸运的是它没遭受致命损害,在地震后经过修整,依然能够使用。
仙台市隶属宫城县,这里是3·11大地震重灾区,野口女士的房屋得以幸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日本房屋抗震标准。“我们很幸运,这座房子建于阪神大地震(1995年发生)之后,那时日本政府已进一步加强房屋建造标准”。野口女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
众所周知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据报道,每年有感地震达千余次,记者在日本就曾经历一次大约4级的地震。不仅如此,仅在上世纪,日本经历造成死亡人数千人以上的地震就高达10次,这些地震改变了日本房屋建造的历史。
“日本每次发生大地震后,都会修改有关建筑结构方面的法律,也可以这么说,日本大地震的历史就是房屋抗震标准变化的历史,其中较重要的是1981年引进新的抗震设计标准,从那以后,日本建筑物抗震性能有很大提高。”仙台市都市整备局住环境部构造监理科科长村上涉对新京报记者表示。
立法
四年内“升级”两部“抗震法”
日本有关地震的法规有100多部,其中60多部是关于建筑物抗震标准的
日本标志性“抗震法规”包括有1981年通过的《建筑基准法改正》,引入了新耐震设计标准;1995年阪神大地震促进日本通过《建筑物耐震改修促进法》;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后,政府则分别于2013年实施《耐震改修促进法》,于2014年通过《建筑基准法改正》,规定新的房屋建筑抗震标准。
村上涉表示,1981年成为日本房屋抗震性能分水岭,在那之前建造的房屋抗震性能被认为可能会低,之后则较好。1981年新抗震标准规定发生中规模地震后要确保建筑物结构存在能力无太大损失,摇晃后建筑物可回到原来面貌;发生大规模地震时建筑物可有裂缝但不能倒塌。正因如此,3·11大地震中,采用新标准后建造的建筑物损失较小,而采用之前标准建造的建筑物则遭受严重损失。
日本房屋抗震法规首先是在技术上加强抗震能力,对建筑物抗震性能不断研究,逐步完善抗震设计理论,最大限度地降低房屋损毁程度。村上涉表示,相关部门会研究地震发生时房屋损失情况,通过实验积累数据,之后由专家组织会议讨论,并将讨论意见反映给相关立法部门,立法部门拟定草案后会征求民众意见,并最终形成立法。
细节
将加固天花板写入法规
从技术和监督上双重加强抗震标准
在过去30多年间日本又对抗震标准不断改进,村上涉举例说,3·11大地震后,根据研究损毁建筑物特点,发现建筑物损伤多是非结构性部件的损失,例如,体育馆天花板和超市的自动扶梯掉下来。
鉴于此,日本重新制定了天花板和自动扶梯等非结构性布局的标准,并在2013年实施了《耐震改修促进法》,从细节上加固房屋,重视建筑物平面和立面平衡,实现强度与韧性并重的建筑物。例如,研发加强耐震壁,用铁板加强支撑墙的柱子,采用铁板覆盖,砂浆填充。另外还通过碳纤维制品加强墙壁韧性。
同时,日本还注重加强建筑物的制震和免震。针对前者,建筑师通过制震减震器等制震装置将传导到建筑物的地震力减弱。针对后者,则是通过设置在建筑物地基或中间层的免震装置将地震力大幅减弱。例如日本一种“局部浮力”抗震系统,在建筑物上层结构与地基间设置贮水槽,浮力承担建筑物约一半重量。地震发生时,通过水槽浮力作用降低建筑物晃动的加速度。
在加强技术的同时,抗震法规也加强对工程建造者的监督,杜绝不合格建筑。在日本,建筑工程必须编制建筑抗震报告书,在审查通过后才能开工。2005年一名建筑师伪造几十栋公寓楼抗震数据被曝光,引起舆论哗然。政府紧急实施了建筑抗震性复查,导致连续几个月都没有新建筑获准开工。《建筑基准法》也再次被修改,变得更为严格。造假建筑师则被判5年徒刑。
如今,日本再一次加强了对建筑物抗震性能的监督,村上涉介绍说,修改后的法规要求大规模公共设施建筑物必须进行抗震诊断,并将诊断结果向政府报告。今后兴建建筑物时要在重要时间点进行多次检查,对于大规模的建筑物还进行构造计算适合性的判定。
现状
3·11后日本房屋抗震大升级
日本对建筑物,特别是公共设施进行了整修和升级
在这样的规定下,像大阪“通天阁”这样的标志性建筑都进行了加固,以提升抗震能力,“应对预料之外的摇晃”。对于灾区重建房屋更是精益求精,首先选择安全地点,对于被海水淹没的土地,要去掉盐分,进行填土和平整,为房屋稳定性打下良好基础。
除了加强房屋抗震性能,日本政府还特别建设应对海啸的多重防御措施,为当地居民提供双保险。仙台市复兴事业局赈灾复兴室铃木淳志主查介绍说,仙台每几十年就要遇到较大地震和海啸,一般用防波堤抵御三四米高的海啸,但3·11大地震时海啸是7米到10米,这就不起作用了。
铃木淳志介绍说,因此要提高公路高度,然后再建新防波堤,在海岸边种防沙林挡住海啸。而且,海啸时逃跑也很重要,因此要完善灾害发生后的临时安置点。还要将危险地区的民众搬迁到比较安全地区,这是多重防御措施。
虽然再遇到那样的大海啸可能会是几百年之后了,但铃木淳志坦言,如何将经验传递给后人,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为了将应对灾害的能力与更多国家交流,3月14日,联合国第三届世界防灾减灾大会将在仙台举行,在缅怀东日本大地震的同时,也将再一次提醒我们提高城市应对灾害的能力。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晓枫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