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封面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8:封面报道

林建华:重回北大要踏踏实实做事情

回应“争议”时称,只要选择正确,有“非议”关系不大;去行政化最核心问题是行政管理要为教学服务

2015年03月08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2014年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林建华呼吁,应拓展高等教育优质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华社发

  今年2月,北京大学在争议声中迎来了一位新校长——林建华。

  林建华曾在北大度过了27个年头。此间,他从一位普通学子成为北大主抓教学工作的常务副校长。

  2010年林建华调任重大校长后,因进行学部制改革等被称为“改革校长”。

  昨日,作为浙江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针对曾经的非议,接受新京报专访时林建华说,只要选择正确,“非议”关系不大。对于回到北大后的工作,林建华称,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多看和多听,要踏踏实实地做事情。

  【谈高校去行政化】

  不能“走得太远,忘记为何出发”

  新京报:这几年,关于高校改革谈论最多的就是去行政化问题,你对此怎么看?

  林建华:现在行政化的倾向还是蛮严重的,体现在管理队伍没有很好地为教师、为学生、为社会提供管理上等各方面的服务,这可能是最重要的问题。换句话说,行政管理是必要的,但行政管理的效果需要提高。有一句话叫:走得太远,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

  新京报:你的意思是说行政化已经导致不以教育为目标?

  林建华:我的意思是一定要记住管理是为谁服务的。去行政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去行政级别的问题,最核心的问题是行政管理队伍要建立一个为教学服务的体系,这涉及管理构架、服务岗位能否真正为教学服务,我觉得各个高校都要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新京报:你认为未来的高校行政管理应该是什么样的?

  林建华:从长远来说,中国高校的管理体系要向更加专业化、职业化这个方向努力,未来应该像公司服务体系一样。

  新京报:有观点认为,由于中国高校行政化比较严重,很难培养出“回答钱学森之问”这样的研究型人才,你怎么看?

  林建华:会有联系,但我觉得未必是直接的因果关系。大学能否培养出创造型人才,更多的在于我们整个大学的教学文化、学术文化。

  新京报:现在很多大学校长去从政,比如清华大学原校长陈吉宁到环保部当部长,你如何看待这个趋势,会有同样的选择吗?

  林建华:每个人的选择不同。这个我没有想过,人不用去刻意设计规划,最重要的是做好现在最有兴趣的事情就行了。

  【谈回北大感受】

  知自身不足,学校才能进步

  新京报:你在2004年离开北大到其他学校担任领导工作,10年后重回北大,感觉如何?

  林建华:毕竟在北大工作学习了几十年,有回家的感觉。再一个,压力还是很大的,因为很具挑战性。

  新京报:压力源自于哪些方面?

  林建华:还是觉得自己的工作能力还有很多要提升的地方。我觉得现在在北大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我首先要踏踏实实的做事情,这点很重要。

  新京报:你认为现在北大还有哪些需要提升的地方?

  林建华:对于我来说,首先要做的是去看,去听。办好一个学校,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的不足,只有如此,学校才能进步。

  【谈曾经争议】

  只要选择正确,“非议”关系不大

  新京报:你先后在重庆大学、浙江大学担任校长,进行了一些大刀阔斧的改革,媒体把你称作“改革校长”,怎么看?

  林建华:我不认为我是一名“改革校长”。有争议不重要,关键是能解决问题,有利于教学。要想从学校长远的发展考虑问题,必须解决一些基本的体制机制问题、。

  新京报:在重大和浙大的改革,你觉得最满意的是哪些方面?

  林建华:满意不满意是和学校的发展目标紧密连在一起的。我在重大和浙大呆的时间较短,还有好多工作需要完成。

  新京报:对于曾经遇到的非议,现在回过头来怎么看?

  林建华:只要知道自己在做正确的事情,别人怎么说,我都觉得关系不大。我倒希望听到更多的批评和不同的意见,这对我们更好地做好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谈院士任校长】

  校长须兼具学术力和领导力

  新京报:现在越来越多院士学者来出任高校的校长,你认为高校校长一定要有这种过人的学术研究能力才能胜任吗?

  林建华:学术好的话,对于做校长很重要,因为还是要做一些和学术相关的探讨。比如与学者们更好交流,一定的学术功底还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样重要的是作为校长的一些基本素质,领导能力。做校长要有一定的学术能力,同时还要有很强的领导能力。

  新京报:对于到浙大时你受到的非院士身份的议论,你自己会觉得委屈吗?

  林建华:我觉得说的是事实。

  新京报:会让你难受吗?

  林建华:不会的。

  新京报:你会把这些议论当作激励自己的动力?

  林建华: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都要做出自己的选择,所以这个我没感觉到什么不好的。

  声 音

  ●曾有媒体问,对有学者提出的北大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怎么看。现在大家都把这些东西放到北大的身上,我觉得这有点不太公平,当然北大只能忍受了。(笑)实际上,现在社会整个倾向和风气,是过于逐利,功利性太强,所以这种功利性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到学校当中来。但它不是主流,我是觉得年轻人,特别是九零后、零零后,他们的内心中是有一种责任感的。

  ●一个社会的文化风气总是在变化的,中国的历史也好,世界历史也好,都是如此。我前一段看一本讲美国华尔街的变迁的书,书中提到在相当一段时间,制度规范不健全的时候,坑蒙拐骗也很普遍,但是随着制度的完善,随着社会风气的转变,慢慢大家建立起共同的规矩,社会风气就会变得健康。中国也是这样。

  ——全国人大代表、北大校长林建华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邢世伟 实习生 沙璐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