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封面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4:封面报道

陈伟才:公务员离职不用大惊小怪

“弃警从商”的全国人大代表仍然操着“警察的心”;谈公务员薪酬“多少不重要关键要合理”

2015年03月10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陈伟才参加广东团的政府工作报告分组审议。 新京报记者 陈杰 摄

  3月4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前夕,广东代表团分组酝酿并提出议案。

  全国人大代表陈伟才第一个发言,他带来的议案是“买卖信用卡入刑”。他说,全国电信诈骗案呈高发态势,2013年群众被骗高达100多亿元!骗子能够得逞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买来的信用卡。

  这份议案引得现场强烈共鸣,众代表力挺。几分钟时间,30多位代表签名附议。

  值得注意的是陈伟才的身份:广东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而在2013年全国人大代表名册上,他的身份还是广州市公安局政治部人事处处长。

  昨日,陈伟才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坦言,尽管已离开警界一年多,但他还是操着一颗“警察的心”。在回答如何看待公务员离职的问题中,陈伟才表示,这是正常的人才流动,不过他同时认为,公务员薪酬确实有改革的必要。

  1 谈 所提交的议案

  “买卖信用卡应该入刑”

  新京报:今年提交的议案,为何会关注买卖信用卡?

  陈伟才:网上已形成一个公开的信用卡买卖市场,卖方为私利卖银行卡,他不会想到这些卡,将被用于电信诈骗、洗钱、贿赂、网络赌博等犯罪行为的转账和取现。

  新京报:会有这么大危害?

  陈伟才:比如说电话诈骗,2013年全国电信诈骗发案30余万宗,群众被骗高达100多亿元。2013年,广州警方侦破了一起电信诈骗案,事主被骗2700多万元。诈骗团伙经多级转账,将这笔巨款转到3000多张信用卡,然后在台湾提现。这3000多张信用卡,就是诈骗团伙从大陆通过各种管道买回来的。

  新京报:为什么要用这么多卡来提现?

  陈伟才:。诈骗团伙得手后,为了逃避警方冻结,会需要很多信用卡,境外每张卡每天只能取一万元,比如上述案例,骗到2700万后,他们在短时间内把这笔巨款分散到3000多张卡上,然后尽快提现。

  新京报:现行法规对此是如何规定的?是否还应进一步完善?

  陈伟才:《刑法》规定,出售、购买伪造的信用卡属于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但这只能处理伪造信用卡,而不能处理真信用卡买卖行为。为遏制持续高发的电信诈骗等犯罪行为,建议将出售、购买信用卡行为,纳入《刑法》中规定的“妨害信用卡管理罪”。

  2 谈 人大代表履职

  “关注最有研究的领域”

  新京报:作为企业的高管,为何还会关注信用卡诈骗,因为这是你以前老本行才会遇到的问题?

  陈伟才:我认为,人大代表在履职过程中,应该特别关注他最熟悉的领域、最有研究的领域。

  新京报:信用卡诈骗,你最熟悉?

  陈伟才:信用卡诈骗是我过去20多年警察经历中体会最深的,因为见了太多太多被骗的群众,他们报案时的无奈、痛苦、无助,让我心痛,所以我要持续关注下去。

  新京报:它与你现在的工作有何联系?

  陈伟才:我在格力也分管安全,企业有8万员工,不少员工也会收到这样的诈骗电话、诈骗短信。

  新京报:所以你觉得你有义务发声?

  陈伟才:现在的电信诈骗确实太泛滥,社会高度关注如何治理,但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对此有特别专注研究的不多,我就更加要履行这个职责。

  3 谈 “公务员离职潮”

  “公务员离职将不再是新闻”

  新京报:从警察到企业高管,你怎么看这两种不同的角色?

  陈伟才:其实我现在干的事情,都是以前的老本行。我现在分管的是人力资源和安全工作。以前做警察,负责的也是这两块,管理很多方面是相通的。当然,对警察这份职业,我还是特别有感情。

  新京报:那当时为何选择告别警察职业?

  陈伟才:这是我个人的选择。

  新京报:现在一些公务员选择离职,有媒体报道甚至用了“公务员离职潮”来形容,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陈伟才: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选择自己合适的道路。我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务员离职将不再是新闻,这是很正常的人才流动,不用大惊小怪。

  新京报:是不是跟公务员的薪酬体制有关系?比如像你一样,干一样的活,可能在企业能拿更高的工资?

  陈伟才:我的薪酬现在我还不知道,要等到企业年报公布,但我觉得,公务员离职,待遇不是最主要原因。去年我提了一个建议,要改革公务员薪酬制度,这里边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首先要解决同薪不同工,以我熟悉的警察系统为例,他们会面对各种复杂的警情和各种危险,但警察的待遇跟其他政府部门基本一样,我觉得这不太合理;再就是我们的薪酬制度没有合理的增长机制,据我所知2006年到现在,全国公务员的基本工资没有增长,补贴可能会有变化,但社会的物价水平在增长,公务员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薪酬并没有相应的调整。

  新京报:你觉得应该调整到多少合适?

  陈伟才:多少不重要,关键要合理。

  4 谈 企业人才流失

  “最优秀人才没有留在中国企业”

  新京报:到企业后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陈伟才:国家优秀大学生的流失问题。我现在分管人力资源,去一些重点的大学紧俏的专业,要招到特别优秀的毕业生还是不容易。去年我曾找了一些名牌的大学,请教他们毕业生的去向,特别关注到外企的、出国的毕业生有多少,具体的数字学校不敢给我,人才流失确实很严重。

  新京报:这有什么问题吗?

  陈伟才:很可悲、很可怕。他们应该是中国最优秀的学子,国家要成为制造强国,最需要这部分人才,但他们的流向并不是留在中国的企业。我们通过10年,能上一个台阶;但外企集合了中国最优秀的人才,10年可能就上了三个台阶,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新京报: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情况?

  陈伟才:我们现在的制造业跟制造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我相信这里绝对不是技术问题。你老考虑到眼前,这个待遇高、那个待遇高一点,优秀人才大多都跑到国外和外企去了,这样循环下去,中国跟外国制造强国的距离会越来越大。还是大家太浮躁,目光短浅,都希望赚快钱。

  新京报:应该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

  陈伟才:我个人认为,我们重点大学的一些主要的学科,在学生毕业去向上,应该有一定的限制,你不能占用了国家最优秀的教育资源,最终又离开了培养你的国家。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谷岳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