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8:文娱新闻·作品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8:文娱新闻·作品

在卢浮宫“对话”德拉克洛瓦作品回到北京,与该系列前三幅作品首次同时展出

曾梵志的“自由女神”怎么变成了雕像?(1)

2015年03月11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曾梵志《从1830年至今NO.4》在卢浮宫德侬馆的“红厅”展出。

  作为在国际艺坛瞩目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群体,曾梵志无疑是个典型代表:大量的国际展览——例如去年10月他以第三位在世艺术家的身份进卢浮宫做特展,拍卖场上1.8亿港元《最后的晚餐》所彰显的国际资本的关注。而从前天开始,曾梵志的这个卢浮宫计划回北京了。“曾梵志:卢浮宫计划”在草场地香格纳画廊北京空间开幕,不仅亮相了其在卢浮宫与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的对话之作《从1830年至今NO.4》,也是曾梵志为该特展所创作的同系列前三幅作品的首次曝光。展览将展至3月22日。借该展开幕,曾梵志及香格纳画廊负责人劳伦斯向记者讲述了这个“从1830年至今”一路走来的故事。

  过去式

  在卢浮宫 “对话”德拉克洛瓦

  去年10月22日,曾梵志特展在卢浮宫亮相,展出了其新作《从1830年至今NO.4》。这是受到卢浮宫特邀而与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进行“对话”的艺术项目。而由于曾梵志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在巴黎市立当代美术馆举办了其首个法国回顾展,为此在卢浮宫的这一项目也被法国当地认为是其法国回顾展的完美结局。

  在卢浮宫特展项目中,曾梵志以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为母题进行了再创作,共画了四幅画作,都有着297厘米×370厘米的巨大尺幅,并将其命名为《从1830年至今》,不过在卢浮宫德侬馆红厅内与德拉克洛瓦原作进行对话的只有《从1830年至今NO.4》一幅。

  记者曾在卢浮宫内看到,当时曾梵志在其间的特展,其作品便与德拉克洛瓦的原作并置在德侬馆的“红厅”区域,它们尺寸等大,中间只隔了一幅小画,实现了曾梵志新作和原作在观念上的“对话”。

  在北京 四幅作品首次“聚会”

  进行时

  而此次卢浮宫计划“回国”了,其阵容则是“大家庭”规模,为此《从1830年至今》(1号作品到4号作品)有了首次“聚会”。说起此次在香格纳北京展出“卢浮宫计划”,香格纳画廊负责人劳伦斯透露,“曾梵志为去年在卢浮宫举行的特展创作了四幅作品,但中国观众并没有机会观看,其中的1、2、3号作品更是从来没有公布过。一个艺术家就一个题目不断反复做不同的尝试,这无疑是个很有趣的展览主题。我们一拍即合,这个展览就诞生了。”

  ■ 释疑

  北京“呼应”卢浮宫?

  香格纳在展陈的细节上也做到与卢浮宫内的呼应——用深红色展墙。在劳伦斯看来,此次的深红色展墙本身也可以看作是作品的一部分。

  不过,曾梵志向记者指出,红展墙和光线并不能说是在呼应卢浮宫,“当初我在创作的时候,这些因素就在我考虑的范围,现在这些都表现了出来。对我来说,在卢浮宫和在草场地的展览是同等重要的,只是地点不同而已。我在草场地工作,不管之后在哪展览,作品最后又会回到这个地方。这个日常环境很接地气,在这儿的艺术家都这样生活,这就是整个过程,它让我感觉很好。”

  (下转C09版)

C08-C09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李健亚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