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书评周刊·社科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1:书评周刊·社科

积极福利下的新欧洲

2015年03月14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全球时代的欧洲》

作者:(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

潘华凌 译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年1月

吉登斯宏观概览了欧洲福利国家的得失,探讨了当代社会变化产生的新问题及其对福利制度提出的新要求,分析了欧盟的当前缺陷和力量之源,提出了欧洲社会模式的未来之路,对欧洲福利制度系统检视和展望。

  安东尼·吉登斯作为当今影响力最大的社会学家,其学说曾经对英国乃至整个欧陆的政治走向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他的“第三条道路”理论,曾经名噪一时,而福利制度的相关思想是其“第三条道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试图从根本上解决欧洲问题的重要途径。吉登斯的新作《全球时代的欧洲》不仅专章讨论了他的积极福利思想,而且对如何运用积极福利思想塑造新欧洲做了全面的阐释。

  欧洲的“受阻社会”

  吉登斯认为目前的欧洲福利制度分为五种,并指出除了北欧型在维持经济和社会发展上较为成功以外,其他类型均存在不同问题,尤其是无法适应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冲击。

  首先德法的保守主义类型,造成了低就业和政府债务高企。其中德国比较严重,已经造成社会阶层分裂,大量底层人口依赖救济不愿就业,贫困开始世袭带来社会活力下降。这样还会引起吉登斯所称的社会倾销,也就是在全球化生产下,资本往低成本福利国家倾斜,而高福利带来高成本的国家则发展受阻。其次,全球化带来日常生活的民主化,通俗地说也就是民众享有了更多的自由,其中包括家庭成员,也包括性别之间获得了更多的自主选择。这样传统福利制度所期望的受助者对社会福利的认同,民族国家以福利制度造就的社会团结,原有福利中对家庭的依靠等等都发生了改变,也使得传统福利制度的社会基础变得不再可靠。地中海型明显就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再次,目前的经济形态是后工业经济,吉登斯称之为知识/服务经济时代,那些以工业经济为基础建立的福利制度明显过时了。最后,还有阶级构成的变化和技术革命带来的冲击,使得原有福利制度所注重的调和阶级矛盾和只覆盖全日式永久工作的目标变得不合时宜。

  显然,吉登斯列举的福利制度类型大都面临重重困境和过时的风险,但是改革又非常地缓慢和迟疑,他在书中非常忧心地给这些国家命名为“受阻社会”。

  主张积极福利政策

  要突破阻碍,只有变消极为积极,即是他提出的积极福利政策。他并没有对这一政策做完整的定义,不过通过他列举的内容来看,积极福利完全是针对旧有制度的一套实际解决办法,和他以往成体系、成系统的写作有比较大的区别。

  积极福利第一是变以往的事后补救为主动控制。不能单纯在已经失业、疾病、贫困之后给予一定限度的救济,而是要以事前预防为主,事后救助为辅。比如失业,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在职教育,强化员工的技能和职业素养,以强化对不稳定的短期就业的控制,减少频繁失业的状况,同时加强失业后的培训,并将继续教育终身化,让每一个失业者始终有二次机会,而不是被动等待政府的救济。

  第二是变被动接受为权责统一。比如个人,他提出了权责统一的要求。以前在被动接受救助后,个人就只有权利而不承担任何责任,也就导致很多传统福利国家出现救济依赖群体,根本不愿就业,也不改善自身状况,甚至通过各类手段骗取救济的状况。为此,吉登斯提出一些可行的办法,例如个人将解雇费用投入企业的工作伙伴基金中,参与它提供的培训和教育以及就业指导,国家则提供一定的失业救助,这样三方结合促进快速的再就业,同时予以失业人员最基本的保障。目前,奥地利等地已经开始这样的模式,再就业人数明显提升。

  第三变政府主导为社会投资。可以看到政府主导带来的后果是高赤字、低增长,而完全交由市场,效果也不明显,而且贫富差距巨大,最后还是会回到政府主导再分配的老路上去。所以吉登斯提出了国家、个人、企业和其他组织共同承担的模式。为了在更大范围上达到这样的效果,吉登斯进一步要求欧洲国家都变为社会投资型的国家,也就是加大政府和社会的人力资源投入,而不是像以往一样单纯的福利支出,变福利风险为发展机遇,最后摆脱福利国家的旧路。

  吉登斯还认为福利制度是整个欧洲社会模式的核心,而社会模式也就决定了什么是未来欧洲,由此出发他描述了一个半民主国家民主联盟的欧洲形象,为我们进一步理解欧洲的发展提供了线索。同时,作为一个类似于吉登斯所说的受阻社会的中国,在并无完整的福利制度发展阶段的情况下,借鉴和参考欧洲的现有福利发展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

  □曾靖皓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