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书评周刊·传记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6:书评周刊·传记

毛姆 注定要与一场八卦风暴紧紧相连

2015年03月14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毛姆和Gerald Haxton
毛姆和妻子Syrie图片来自网络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1874年1月25日-1965年12月16日,英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散文家。毛姆生于律师家庭,父母早逝,由伯父接回英国抚养,原来学医,后转而致力写作。他的作品常以冷静、客观乃至挑剔的态度审视人生,基调超然,带讽刺和怜悯意味,在国内外拥有大量读者。著名的有戏剧《圈子》,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说集《叶的震颤》、《阿金》等。1965年12月16日在法国病逝,享年91岁。

  《毛姆传》

  作者:赛琳娜·黑斯廷斯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15年1月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二十世纪“拥有最多读者的作家”。此本传记内容详实,引据可靠,不仅生动讲述了毛姆跌宕起伏的一生,还着眼“私密”,为读者掀开了毛姆不为人知的生活面纱,热爱文学且有八卦精神的读者一定能从书中找到无穷乐趣。

  作家的存在,承载了时代记录的作用,较之纯粹的监控仪器更具灵魂杀伤力。好的作家过滤浮世沉渣,析剖病症,于废墟上建美好景象;三流作家描写浮世喧哗,博一时眼球,虽痛快也是来去匆匆。从历史角度而言,流存时间越长的文学作品,它的价值认同感至少是跨时代的,这样掐指算来,一大批作家的身影便会浮现出来。毛姆应该算得上一位。

  这本《毛姆传》由兰登书屋出版的《毛姆的秘密生活》(The Secret Lives of Somerset Maugham)翻译而成,据称是“目前市面上唯一正式授权的毛姆传记”,由英国著名传记作家赛琳娜·黑斯廷斯执笔而成。她曾是《每日电讯报》资深记者,自然离不开刨根问底的职能素质,也必然拥有一颗善于逻辑推理及反复求证的头脑,她出版了大量英国本土作家的传记,一些颇受争议或命运多舛的作家赫然在列:南希·米特福德、伊夫林·沃等。

  复合体 

  塑造不为人知的当红伦敦作家

  有人说,“如果有人能将毛姆的一生写出来,那将比他的小说精彩一百倍。”从儿童时便沦为孤儿的他开始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口吃严重影响着他的性格,从巴黎到英国,从父母的专宠变成叔叔的跟班——如果不是因为口吃,毛姆很有可能被他这位没有子嗣的牧师叔叔培养成一名虔诚的布道者。毛姆性格虽然内向,却不安于现状,他选医学专业,整天解剖冷冰冰的尸体,同时他又是同性恋者,对男性会有依赖感。黑斯廷斯指的“秘密生活”无非涉及了他作为一名作家隐秘而不为人知的同性恋行为,以及婚姻带来的长期痛苦。但实际上,她做了大量的实地调查和资料搜集,在书中将这位红极一时的伦敦西区作家塑造成一个复合体,将他的风流情史与戏剧、文学的创作史融合在一起,按照时间顺序一一道来,颇让人感觉有趣而过瘾。

  毛姆性欲旺盛,年轻时为了证明自己是“双性恋”而有意出入烟花巷,并染上性病。后来又发生了王尔德被同性恋男友家人告发,而在伦敦法庭接受审判的事件,这在谨小慎微的伦敦人眼里看来,简直伤风败俗、恶名远扬。原本精力充沛、年轻气盛的毛姆只好暂时收敛自己的行为,一意扑在文学及戏剧的创作上。他大量阅读经典作品,每到一个国家,便学习当地语言,并熟读当地的文学作品,这使得年纪轻轻的他就已掌握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好几个国家的语言。当然,他的作品一开始因为稚嫩或晦涩屡屡被拒,只在剧院实在有空档期的时候,他的剧本才被人看上,“曾被十八个剧院经理拒绝过的《弗雷德里克夫人》成为毛姆踏上名利双收之路的第一步”。

  名利双赢的毛姆开始追求自己的个人生活,他爱上过一位名叫苏·琼斯的三流女演员,磨破嘴皮推荐她出演自己剧中的小角色,并在日后将她写入了自己的作品当中。苏·琼斯与毛姆只存在情人关系,却没有答应他的求婚,最终,她嫁给了一位名叫安格斯·麦克唐纳的工程师,婚后生活并不幸福。

  毛姆遭受失恋的痛楚,又爱上了一位药业公司老板的太太西里尔,起初是因为性爱,可是当对方真正依赖于他的时候,两人的关系已闹到人尽皆知的地步,如果他不在西里尔行将破碎的婚姻里插一脚,恐怕也不会遭遇“逼婚”或“告发”的险境,最简便的方式就是明媒正娶——况且毛姆与女人纠缠不清的动机很可能是为了传宗接代。西里尔拼上老命为他生了一个女儿,还不得他的欢心。实际上在1988年出版的由毛姆侄子罗宾撰写的《盛誉下的孤独者——毛姆》一书中已经披露了这位作家放荡不堪的私生活及八卦细节。虽然毛姆对这个一心想当剧作家的侄子表现出来的天赋颇感失望,仍让他假期到玛莱斯科别墅陪伴自己。可是毛姆死后,私生活却被侄子拿来“贩卖”给媒体和出版社,后半生享尽荣华富贵。

  立体感 

  用琐事串联毛姆的情路人生

  罗宾说,艺术家的职责是让生活变得完美或是使生活变得扭曲,正是作家独特的见解为他赢得了读者。如果你是一个完全心平气和的人,你是一个判断力完全正确的人,那么,你当一个作家就不会取得成功。

  尽管毛姆自称“四分之三喜欢女人,只有四分之一喜欢男人”,但综观他的一生,这句话只能当作是一种隐蔽自我的托词。他最爱的男人是比他小上18岁的美国男人杰拉德·哈克斯顿,两人相识于一战时期,毛姆小说《佛罗伦斯月光下》的罗利·弗林特的原型正是杰拉德。书中描写道:“他一副放荡的样子,不喜欢他的人会说他贼眉鼠眼。可是,罗利·弗林特完美地阐释了何为性感。他身上有某种令人神魂颠倒的东西,粗鲁背后的温柔,嘲弄背后令人激动的温暖,还有他性感的嘴唇和灰眼珠的爱抚。”杰拉德身上快活的天性弥补了毛姆童年时便有的轻度抑郁,一个口吃,不擅交际,另一个活泼外向,长于社交。毛姆带着他到东南亚各地旅游,杰拉德也很好地充当了得力的助理角色,“要是没有他,去南太平洋地区旅行时,我永远也收集不到那些短篇小说的素材,后来那些故事结集出版,取名为《一片树叶的颤动》。”毛姆在回忆录《回顾》中如是写道。

  虽然两人的关系后来处于风口浪尖,杰拉德与毛姆太太和女儿长期恶斗,并被告至法庭,最终被驱逐出境。杰拉德从小缺少父爱,将年长的毛姆视为父亲般尊重和喜爱,可是他的脾气和性格最终却给毛姆带来了不小的困扰。两人相伴三十年后,和平分开,毛姆给他准备了三万五千美元。杰拉德最后因肺结核去世,毛姆伤心欲绝,葬礼上痛哭失声。后来他给朋友写信说:“杰拉德的死给我造成了沉重打击,我很难应对没有他的生活。我迷失、绝望、孤独。”隐忍和矜持了大半生的英国绅士的心理防线终于在痛失爱侣之时瞬间崩塌。

  黑斯廷斯显然着迷于挖掘毛姆的情路人生,却很少有语带讥诮或嘲讽的意味,而是站在客观立场来平静地叙述这一切。她从作家本人的日记、现存的作家后裔或朋友的说法、当时的报章资料、小说剧作当中寻找蛛丝马迹,并一一加以对应,按时间先后关系排列安插。虽然也有讲到毛姆因出于某种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的驱使做过间谍、侦探等工作,但大多时候围绕着他个人的感情线索而展开。尽管毛姆在老年时候乃至现在仍遭到一些人的非议,他的小说剧作甚至被人认为是剽窃了个人隐私,被圈内人憎恨得咬牙切齿,但仍然有人为此而喝彩。相信黑斯廷斯就是一个“毛迷”,从毛姆和他太太西里尔的“离婚战争”一节中,明显可以看到某种女性式的偏袒,西里尔实际上也是一个在婚姻中遭到重挫的可怜人,却在书里变成了有点面目可憎的泼妇。

  然而黑斯廷斯不愧为传记高手,她的语言平实、精炼,却异常连贯地将作家从小到老的琐碎事件巨细无遗地串联起来,读来毫无那种堆积资料的“块垒”式的障碍感觉,她笔下的这位“毛姆”立体而形象,在那个大师们层出不穷的黄金年代里熠熠发光。刻薄的毛姆注定死后要与一场八卦风暴连接在一起,但我们不必抱着看待热闹或猎奇的心态去审视这段人生。

  □书评人 范典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