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8:文娱新闻·人物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8:文娱新闻·人物

艺术家个展亮相中国美术馆,接受新京报专访谈独特的艺术道路

邱振中 不满足于沉浸在传统书法中(1)

2015年03月18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邱振中 1947年生于南昌,著名当代艺术家、书法家、诗人、艺术理论家,中央美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水墨顾问。1995年至1997年日本文部省外籍教师、日本国立奈良教育大学客员教授。

  以书法为起点,经由当代文字题材作品的转型,进入当代绘画领域,邱振中为中国艺坛“书写”了一条独特的道路。近日“邱振中:起点与生成”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百余幅作品呈现了他近30年来在绘画、文字作品、书法三个维度的创作。邱振中用自己的艺术实践揭示了中国传统与当代艺术之间转化的广泛可能性。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他指出,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便坚信从书法中能生长出自己的当代艺术,“真正做到的进入传统是要为这个传统加点什么,这才是真正的贡献。”这也是时隔26年邱振中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二次个展,将展至3月19日。

  ■ 人物特写

  艺术起点是书法,但年少时梦想成为诗人

  尽管书法是邱振中艺术的起点,但年少时成为诗人、作家则是其梦想。这个大学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的工科生,当1977年北大招收化学、古典文学研究生时,想都没想就要考古典文学。不过从未受过文科训练的他,根本不知道大学文科的要求,结果可想而知,“但拿到卷子后,我便知道文科是怎么一回事”。

  他于是开始古典文学的自我训练,一切准备就绪,但第二年报考时意外看到浙江美术学院招书法研究生,“我当时一笑,书法还招研究生。后来细细想来,这个研究生还真适合于我,导师陆维钊先生集诗人、书法家为一身,求之不得,考试的科目是文言文写作、白话文写作、书法、篆刻等,”颇有胜算。如此自信,不仅仅是邱振中非常了解自己的文学水平,也包括书法。邱振中最早的书法训练源于高一时的一个决定。他决心做一件事来训练自己的毅力,几番选择,他决定每天临写十六个楷书。高中三年,除了考试与生病,一天不落。

  邱振中自己设计了一种临写的方法:先仔细观察范本中要临写的那个字,直到记住所有细节,然后对着纸上空白的格子,在里面想象这个字的模样,直到清楚地浮现出这个字的所有细节,然后开始书写。

  这种苛刻的训练,不经意间培养出邱振中对一个字的每一笔画、线条和笔画之间的每一空间的高度敏感,也培养了邱振中对于线条和空间出色的驾驭能力。而在浙美研究生时期,西方现代主义运动不仅影响了一批架上绘画者,也包括书法作者。其中,邱振中虽学习传统的书法艺术,但同时热心关注各种新的思潮,进行各种实验。中国美院教授、著名艺术理论家范景中指出,邱振中“不仅从视觉而且从内容上,都力求作品的现代形式和现代精神,他是中国现代书法最早的一位开拓者。”

  如今集当代艺术家、书法家、诗人、艺术理论家于一身的邱振中给人以多面手的印象,但是他多种风格的作品彼此之间有着深刻的关联。如果就技术层面而言,他的作品一个最大的特点,便是书写性。其间的原因很清楚,书法把中国艺术中的书写性发挥到极致,而邱振中作为一位出色的书法家,笔触的丰实、流动、变化,自然成为他作品的重要特征。

  (下转C09版)

  C08-C09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李健亚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