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北京观众去天津看戏,新京报专访剧院掌门人揭秘幕后运营
| ||
|
只在天津演出的独家节目、同剧票价低于北京、来回京津车接车送、买戏票报销高铁票、部分节目开票当日半价特惠……天津大剧院为吸引北京观众上天津看戏,也是蛮拼的。这股津门看戏的风潮自两年前开始被业内关注。两年来,天津大剧院的观众也多了起来。本月,第二届天津曹禺戏剧节如期而至。现代剧场大师彼得·布鲁克,波兰戏剧教父克里斯蒂安·陆帕等人的力作都将登陆天津大剧院。曹禺戏剧节在网络发布的当天,戏剧圈子里先“炸”了。剧作家过士行就说,要不是天津大剧院,好多年没来天津了。这恐怕也是许多生活在北京的人的感受。
选戏
●作为经营者,不得已做“大杂烩”
●作为策划人,选更有时代感的戏
当众人交口称赞曹禺戏剧节选戏眼光好时,钱程却有些无奈地表示,“业内和媒体关注的是《朱丽小姐》,《假面玛丽莲》这样的戏,领导们关注的是《红旗谱》这类‘红戏’,而普通观众想看的是《白鹿原》,《四世同堂》这种有明星的大戏,每个人都各得其所”。钱程指出,从戏剧节策划的角度说,他情愿都要《朱丽小姐》这样的戏,可身为剧院的经营者,他却不得已把戏剧节变成了“没主题的大杂烩”。
在钱程眼中,策划一个戏剧节,最重要的是审美。“我们选的戏,国内能拿出来比的剧院可能没有,同样的大牌,我们比人家选的戏更有时代感,观众反应也证明现代的(艺术)并不是看不懂、听不懂的”。钱程以他更为熟悉的古典音乐举例说,现在再看普契尼、威尔第的歌剧感觉就是“过家家”,“那些简单的爱情故事,还能满足现代观众吗?他们很好,但不过瘾啊!这种感觉也适用于戏剧”。
至于票房,钱程说“完全不想,也不算账,要算就根本不敢做了。反正有《四世同堂》这种观众铁定会买票的戏”。做戏剧节,他只选他认为值得的戏,感动他的戏。因为两年的市场培育,今年的戏剧节消息一放出,“人家不再怀疑你了,知道来天津,是看一次值一次”。
运营
●领位员全是勤工俭学大学生
●明白告诉观众票价补贴了多少
看似气派的天津大剧院,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剧院拥有歌剧厅、音乐厅和小剧场三个剧场,天津加北京的员工只有160人,分成演出、教育、企宣、营销、行政等部门,精简再精简。行政部门负责场务的正式员工只有两人,领位员则全是勤工俭学的大学生。最困难的时候,到了夏天,剧院连空调都开不起。
去年上半年的曹禺戏剧节,下半年的歌剧舞剧节,没有政府一分钱的投入,票房却均超过一千万。而与北京市的文化演出补贴是补贴给剧院不同,天津推行的高端演出补贴是直接补贴给观众。天津大剧院也将政府补贴了多少、票价便宜了多少,标注在票面上。这让许多原本高昂的演出票票价直接减半,进入剧院的门槛被大大降低。
因为天津演出市场的有限,钱程在大剧院开幕之初就下定决心,“得把北京人‘忽悠’来天津看戏”。但见多识广的北京观众什么没看过,于是天津大剧院对北京观众也各种示好——同样的节目天津看更实惠,动辄还包交通,而独家节目经常安排在周末甚至五一、十一小长假,一系列举措都让北京观众得到便利,人气就这么渐渐聚起来了。
谁在做?
看似“国字头”的天津大剧院,背后的运营团队却是来自北京的民营公司驱动文化传媒公司(以下简称“驱动”)。驱动的总经理是上世纪90年代将北京音乐厅运营得风生水起的钱程,如今,他也是天津大剧院的掌门人。
在入主天津大剧院之前,钱程也是“林兆华戏剧邀请展”的幕后推手。林兆华一直有个愿望是“让中国观众看看世界上的好戏都长什么样”。而钱程认为,自己做的就是“想方设法把大导的观念扩散”。
2014年“邀请展”举办到第四届,而天津大剧院经过一年运营也走上正轨,二者共同“孵化”出了首届天津曹禺戏剧节。“邀请展”为钱程及其团队打开了视野,也与国际上众多优质院团建立起联系。当去年“邀请展”的几部戏在北京找不到合适剧场时,剧目就在天津大剧院上演。这样一来,独家节目反而增加了戏剧节自身的吸引力,让那些想看戏的观众也只好往天津跑。
本版采写 新京报记者 陈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