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头版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1:头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长安街最后一根烟囱“收工”

2015年03月26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昨日,神华国华北京热电厂职工张日厚即将告别自己的工作岗位。3月20日,神华国华北京热电厂关停。 新京报记者 吴江 摄

  ■ 背景

  按照北京市能源结构调整规划要求和燃煤机组关停部署,3月20日11:09,国华北京热电厂1号机组正式与电网解列。按照停机计划安排,国华北京热电厂2号机已于3月19日23:00先期停机。至此,该厂两台燃煤机组功率从此全部归零,这标志着服务首都近六十年的国华北京热电厂正式关停。60年来,国华北京热电厂累计完成发电量1228.9亿千瓦时、供热量6.08亿吉焦。

  新京报记者 张媛

  “老伙伴们,站好最后一班岗!”昨日下午,有着44年工龄的神华国华北京热电厂职工张日厚又到厂区转了一圈,与陪伴自己走完了职业生涯的设备们告别。本月20日,随着最后一台机组停产,北京热电厂正式成为历史。

  自建平房住厂区附近

  “我可不是工龄最长的,人家还有15岁当兵就来厂里的。”16岁初中毕业来当学徒工,干了一辈子活,张日厚像个技术控,有点严谨。

  那是1971年,张日厚第一次到神华国华北京热电厂报到。四惠周边还都是田地,他从阜成门的家中嘎嘎悠悠,骑了俩小时自行车才来到厂区。1955年,为解决当时京、津、唐电力系统严重缺电,“北京热电站”应运而生,选址当时算是郊区的四惠。由于厂区实在距离城区太远,张日厚上班后第一个家,是他和同事们在厂区周边搭建的平房。

  据老职工们回忆,当年供电不像现在这样电网合并,因供电能力有限,能用上电的都是重要单位,而且都是直供电,哪家单位用电,直接从热电厂搭根线到该单位。

  地震时抱紧设备控制盘

  虽然设备已经关闭,但完全停下来还要一段时间。张日厚昨天走在厂区里并不放松,一会儿提醒第一次到厂区的人戴好安全帽,一会儿指着安全门说这是“无声的命令”。

  的确,60年,365天,24小时,热电机组持续产生热蒸汽,蒸汽温度555摄氏度、压力110兆帕,一个不留神都可能致命。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强烈地震,波及京津,也是张日厚职业生涯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天。大地颤抖、厂房摇晃、热电机组甩负荷、设备跳闸、安全门响声大作,住在单身宿舍、生活区的职工们没有逃命,而是纷纷跑回厂里。

  “水泥预制板震裂了缝,有的地儿都能一抬头看见天。”张日厚回忆,最要命的是余震不断,没人知道还要持续多久,但他的本能反应不是逃出车间,而是紧紧抓住设备控制盘。

  怕染非典一个月不回家

  2003年4月,首都地区“非典”肆虐,当时正是北京热电机组大修、生活区拆迁等关键时刻,而热电厂厂区及周边地区相继出现了非典疑似或确诊患者。

  怎么办?张日厚不是没有算过账。他和爱人都是热电厂职工,厂里实行倒班制,一天24小时分作3个时间段,员工们分成5个小组,分别穿插在3个时间段内,两口子就像生活在平行时空里,一个上班,一个休息,一个白天,一个黑夜,婚后一二十年都是这样。遇上“非典”,负责电气运行、电气维修的他一旦感染,显然会给生产带来麻烦,于是他整整一个多月没有回家,吃穿住全在厂区解决。

  “这就是我们热电人的使命。”张日厚说,如今热电厂即将退出历史舞台,1000余名职工面临安置分流,他本人还有3个月就要退休,这些天来成宿睡不好觉,一闭上眼就是当年那些紧张的时刻,可是想到每每都不辱使命完成任务,他只说了四个字:“青春无悔”。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