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上一篇  下一篇

来信

2015年03月27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不愿生态葬,不只是观念在作祟

  近日,有关公墓消费过高的话题,再次引起热议。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北京海葬补贴升至4千元,举行骨灰撒海活动时,每一份骨灰免费随行家属人数从2名增加到了6名。而近年来,北京市选择骨灰撒海的均在1000人以上,2014年达到1704份。与传统殡葬人数相比,海葬实在微不足道。

  去年10月,我90高龄的姑父去世,本来大家都商定了实行生态葬,可是,由于办理手续繁多且麻烦,最后不得不改为传统安葬方式。

  我以为,生态葬没有普及,除了市民传统观念作祟外,与民政部门的重视不足和宣传力度弱有关。现实中,很多市民甚至都没听说过海葬、树葬、集体深葬等生态葬。鉴于此,有关部门应加大殡葬改革激励引导机制,化繁为简,让更多的市民了解、信任生态葬。□焦向梅(副教授)

  医院电脑别只是个“打字机”

  近日,我到北京某三甲医院就诊。期间,大夫问我做过什么检查没有,我如实报告了一年多之前做的几项检查及其结果。但是,门诊大夫指着计算机屏幕说,你说的这几项检查,我这里都没有。因为涉及病人隐私,除非你自己把检查结果都拿来。

  真没想到,看上去很先进的电脑,原来只能起一个打字机的作用。信息化了、大数据了,医生却连诊断结果都看不到了呢?究竟是从隐私角度考虑,还是在相关管理上存在缺陷?

  我想起十多年前,在北京市疾控中心参加抗非典工作。那时,涉及病人的很多流行病学调查信息,都是靠穿着几层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在隔离区内询问重症患者获得的。有的患者已经烧糊涂了,信息提供也不完整不正确。我当时就想,如果每个人的病历电子化,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调用,就方便多了。而现在,医院虽然实现了就诊医疗电子化,但如果主治医生都看不到相关数据,信息化就大打折扣了。□潘璠(市民)

  清理文物边上垃圾也要等批复?

  据报道,有市民反映,昌平区沙河北大桥即明朝古迹朝宗桥下污水恶臭难闻,桥周围脏乱不堪,桥梁护栏立柱损坏。昌平区文化委员会文物科工作人员表示,朝宗桥属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已纳入维修计划,等待批复。

  历史文物的修缮涉及经费问题,确实需要等待批复。但历史文物周边的垃圾、臭水清理,难道也要等待上级的批复吗?当然,历史文物主管部门不可能自己去清理垃圾和臭水,但可以向政府报告,由政府协调,让城管部门组织力量清理垃圾和臭水,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保护历史文物,不能以为只挂一块牌匾就万事大吉了。□吴文元(职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