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4:教育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4:教育周刊·特别报道

“星星的孩子”盼望融合教育(2)

2015年03月30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西总布小学融合教育中心,一名老师正在为有学习障碍的学生上个别训练课程。
在东城区培智学校,一名孩子正在接受按摩椅康复训练。

  (上接D03版)

  ■ 探访

  西总布小学

  创建东城区第一所资源教室

  【学校档案】

  西总布小学1999年被东城区教委命名为“听障儿童随班就读实验校”,2001年底创建了东城区第一所资源教室,次年正式运作。

  据了解,最初的资源教室是两间半相连的教室,面积将近100平米,一间为肢体康复训练室,一间用于教育训练。如今,原来的资源教室已经扩建为200多平米的融合教育指导中心,记者看到该中心具有三间具备隔音功能的个训室,一间生活适应能力训练室,还有学生综合活动室兼远程教育室、感统训练区等,房间布置得都很温馨。该中心今年已经正式运行。

  “目前我们学校的老师都接受过特教培训,我们还邀请特教专家驻校。”西总布小学校长李静华介绍,学校最初随班就读的学生以听障孩子为主,后来他们发现自闭症的孩子越来越多,老师在方法、技能等方面有所欠缺,于是从2014年开始,教师接受培训的重点向自闭症调整。今年,学校还得到北京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支持,针对自闭症学生提供资金。

  据了解,学校对包括自闭症在内的特殊学生都采取双学籍管理,让能适应随班就读的孩子留在本校,不能适应的保留学籍,先在培智学校康复,好转后返校。目前该校共有7个残疾学生在读,其中包括自闭症学生。

  李静华说,现在学校对自闭症学生的接收,一个班最多一名。自闭症和其他特殊学生不太一样,程度严重的需要有老师和家人陪伴。每个孩子还会有一个助学伙伴,在班级学习生活中关心他,帮助他。“我们对自闭症孩子的教育不是以学业为重点,而是让他适应社会,提高适应生活的能力。”

  李静华坦言,每个自闭症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的课表也不是统一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比如自闭症孩子有需求可以随时走出教室,去缓解焦虑的情绪。有的孩子也不能保证全天上课,稳定情绪是第一位的。有需求的孩子也可以在融合教育中心上相关训练课程。

  此外,融合教育中心并不是只对残疾学生开放,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会在这里上学科补救课程。

  培智学校

  教学楼内挂满学生作品

  【学校档案】

  东城区培智中心学校是一所专门接收智力残障学生的特殊教育学校,目前该校共有85名学生,其中自闭症学生有十七八名,占到了学生总数的1/5左右。

  “以前学校里有一个自闭症的孩子都觉得很新鲜,现在一招生有时就能招到四个。”东城区培智中心学校教导处主任王颖也有一个很直观的感受,就是现在自闭症的孩子越来越多。“和其他智力残障的孩子相比,自闭症的孩子没有与人的对视交流,喜欢固定性的动作,经常有刻板的行为。我发现他们还很喜欢圆形的东西。”

  不过,学校并没有给自闭症孩子专门开设一个班级,而是让所有的孩子根据实际情况分年级授课。记者看到,学校的教学楼内挂满了学生的绘画、书法、拼图作品,每个班级的门口还有班级学生的合照。

  在新生班级“新叶班”,班里只有几个学生,老师让患有自闭症的亮亮向记者问好,亮亮站起来看着记者,微笑问好,语言略有生硬。从外貌看,亮亮与普通孩子没有什么不同,看起来很机灵也很可爱。

  王颖说,让自闭症的孩子问好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他们几乎没有主动性的语言。老师对自闭症的孩子说“叫老师好”,那个孩子就会直接模仿说“叫老师好”,让孩子把这个“叫”字去掉是很难的。“我们学校曾经有一个自闭症的学生用了3年才能‘坐’在座位上。”

  据了解,学校针对低龄段的学生会开设综合类课程,内容包括认知沟通、运动康复、艺术、美术、社会实践等等,而16岁以上的孩子则学习职业技能课程,包括家政、计算机等。学校也是采用“双学籍”管理,对于特殊的孩子,还能“送教上门”。

  而对于教学效果,王颖坦言,只能纵向比,不能横向比。“很难说自闭症的孩子在这里学习之后就能取得多大成功,但他们肯定会比原来有进步。”

  (下转D05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