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之言
央企的主管部门当然不乐意给央企高管支付太高的薪酬。早先几年,财政部对非市场化聘任的中管金融机构高管的薪酬就颇有微词。此次方案中,也做了区别对待,对于市场化招聘的央企高管,仍按照市场化薪酬执行,承认其市场身份。
目前A股已公布年报的136家央企上市公司披露的数据显示,2014年总计向高管发放薪酬10.1亿元,同比小幅增长2%。考虑自今年1月1日起,被称为“限薪令”的《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实施,预计2015年的央企高管薪酬总额会有下降。
央企高管的薪酬多是2003年之后涨起来的。一方面是因为央企从三年“脱贫解困”、“抓大放小”的危机中走出来,迎来了经济增长的黄金十年。企业利润好了,涨薪也就有理由。另一方面,央企进行了现代公司治理改革、公开上市,薪酬自然也要跟着市场化。以招行原行长马蔚华为例,历年年报显示,2005年税后薪酬为267.83万,2006年招行在港上市,薪酬涨至446.18万,居A股上市银行行长之首,到2008年已经高达789.28万。
这几年,受到财政部等机构的约束,央企领导人的薪酬其实一直在下降,只不过下降的幅度远不如公众的预期,这才有了此次明文的“限薪令”。那么,央企高管到底该拿多高的薪酬?
企业高管的工资是由其稀缺性决定的。正常的企业,高管工资由董事会决定。董事会聘请高管是为了让其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换而言之,高管把企业的规模做得越大、利润做得越高,其薪酬总额自然越高。乔布斯可以把快破产的苹果做成全球市值最高、最能赚钱的IT企业,自然给予再优渥的薪酬也不为过。
这些年央企发展得红红火火,像四大国有银行的市值不仅做到国内数一数二,工行更是接连多年蝉联市值第一大银行,其负责人的薪酬为什么不能向国外大银行的高管看齐?
但是,央企做得好,和央企高管又有多大关系?以银行为例,过去的七八年内,赚钱的不止工行一家,所有的银行都在赚钱,利润的来源是利率管制环境下确立的“高存贷利差”。银行股东要感谢的不是银行高管,而是央行的货币政策和银监会禁止市场准入的政策。石油、钢铁、铁建、电信同样如此,它们要么能拿到低息、充足的贷款,要么是处于垄断的温室里,在这种环境下躺着都能赚钱。
很明显,央企利润的来源不是管理效率、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是管制带来的经济寻租套现。这种情况下,央企的主管部门当然不乐意给央企高管支付太高的薪酬。早先几年,财政部对非市场化聘任的中管金融机构高管的薪酬就颇有微词。此次方案中,也做了区别对待,对于市场化招聘的央企高管,仍按照市场化薪酬执行,承认其市场身份。
正常的企业,其利润来源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比如在苹果公司,其独特的设计、精湛的技术和对消费者心理的洞察帮助他们赢取了消费者的芳心;可是,央企的核心竞争力除了本来巨额的国有资产储备,还拥有着优渥的政策法规环境以及低成本获得信贷供给的能力等。这是其他企业难以望其项背的。央企的最大优势,一言以蔽之,就是“牌照的稀缺”。
当然,不可否认,赚钱的央企还是离不开有能力的领导。但我们也看到,在掌握着稀缺资源的情况下,并不是所有的央企都在赚钱。像中钢集团前负责人黄天文就把中钢集团做到了破产的边缘。像这样拿着巨额薪酬的高管,占据着资源和资金优势的公司,却频频发生贪腐事件,公司本身也面临着治理结构无法改善、经营效率低下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限制央企高管的高薪,是保护国有资产的应有之义。
□聂日明(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