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5:书评周刊·书单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5:书评周刊·书单

刘华杰推荐的博物学新书

2015年04月04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清明节假期,正是踏青好时节,看竞相争艳的花花草草而不知名总归有点遗憾。本期“书单”,我们邀请北京大学哲学系热爱博物学的刘华杰教授,推荐八本近年出版的博物学新书单,不管是不识虫鱼鸟兽者的入门,还是迷恋大自然草木的博物学爱好者阅读,都是一个可爱的书单。春假里,一边踏青一边读书吧!

  《伟大的博物学家》

  作 者:罗伯特·赫胥黎 主编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2015年1月

  英国伦敦自然博物馆集合诸多学者撰写的一部优秀博物学史著作。通俗易懂地介绍了西方39位优秀博物学家,从亚里士多德和特奥弗拉斯特一直讲到华莱士和格雷,配有精美的彩色图片。这些博物学家有研究植物、地质、昆虫、鸟类、哺乳动物、绘画、比较解剖等各个方面,选题非常好。读这部书令人联想:是不是应该写一部《中国博物学家》?不过,主编赫胥黎(Robert Huxley)的眼光还是有一定局限性。比如他所理解的最重要的博物学家依然有科学主义的影子,他多少是根据历史人物所做的工作接近现在科学成果的程度来选择人物。其实博物学可以自成体系,不必过分在乎当下的科学,历史上人文博物学方面有许多优秀的学者,如吉尔伯特·怀特、法布尔、卢梭、歌德、普里什文、巴勒斯、缪尔,可惜主编一个都没有选!《伟大的博物学家》中文翻译不错,只是译者对history的翻译是错误的,history在这里不能译成“历史”,而应当译作“探究、研究、描述、记”,等等。

  《了不起的地下工作者:蚯蚓的故事》

  作 者:艾米·斯图尔特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2015年1月

  非常有特色的博物学作品。作者艾米·斯图尔特以达尔文晚年的蚯蚓研究为贯穿全书的线索,生动讲述了我们貌似熟悉但又了解甚少的寡毛纲蠕虫蚯蚓的种种“事迹”,以及普通住户养殖蚯蚓的故事和注意事项。这是我读到的关于蚯蚓的最全面阐述。这类博物书在中国极少见,我相信中国的蚯蚓爱好者会非常喜欢它。它在中国的面世,必将导致更多蚯蚓著作的引进、撰写、出版,以及蚯蚓的更多养殖。同类作品,读者还可以参考的是台湾出版的一本《蜘蛛博物学》。

  《自然的历史》

  作 者:拜恩 编著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4年8月

  非常不错的介绍历史上博物学图书的著作,均选自美国自然博物馆的藏书。读此书能感受到博物学的极端多样性和强烈美学吸引力。但中译本书名翻译严重错误,应当译作《四十部博物学图书》。英文书名Natural Histories字面意思是“多种博物学”或者“多部博物学图书”。实际上此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历史上40部珍稀博物学著作。因为理解上的失误,书中有几十处相关翻译也是错误的。

  《深圳自然笔记》

  作 者:南兆旭

  出版社: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2013年12月

  中国人撰写的地方博物志,非常难得。作者南兆旭对自己的第二故乡极为热爱,带着深情考察了深圳的各个地方,描写了本地的蝴蝶、蜘蛛、植物、海洋生物、生态系统,还有那让人揪心的由于大开发、滥开发导致的环境破坏和物种损失。如果中国有更多人行动起来,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变迁,描写自己的家乡,为保护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呐喊,中国人就有希望经常看到蓝天,人与大自然也就更有可能和谐相处。

  《湍鉴:浑沌理论与整体性科学导引》

  作 者:约翰·布里格斯等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5年1月

  严格讲这不是一部纯博物学著作,而是带有哲学味道的多门前沿学科的文化导论,但作者的思想和写作风格带有博物学的特征。原书叫《Turbulent Mirror》,主要是讲非线性科学的若干进展给人们的自然观、科学观、世界观带来的启示。此书的目录与内容排列也极为特别,以镜子对称的方式呈现出来:中间是镜面,两边各有四章,当然序言也有两个,书前一个书后一个。非线性科学中的浑沌、分形、孤立子、复杂性探索热潮虽然已经告一段落,但由此引发的科学观、世界观变革并没有完成,因而本书的观念仍然值得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社会管理者借鉴。

  《禅定荒野》

  作 者:加里·斯奈德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年

  著名思想家、自然文学家斯奈德撰写的博物学名作,属于人文博物学的类型,科学家可能不太在乎此书,但人文学者应当在乎。斯奈德的独特经历、人生体验及不拘一格的写作方式,都是本书的重要特点。读此书,或许能感受到作者不是很靠谱的论证和多少神秘的思绪,但有一点不得不承认,他的思想是独特的、有启发性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重新解读成“国家山河破”,的确令人战栗,让我们深思:何谓文明,文明就是不断地破坏我们的生存环境而使我们自己也不可持续生存吗?我愿意摘出两句:“为什么要以人类意识的独特性作为衡量其他生物的狭隘标准呢?”“每种生物都像我们人类一样是非凡的智慧精灵。”无疑,佛教的思想深深地影响斯奈德这个西方学人。

  《自然神学十二讲》

  作 者:P.A.查德伯恩 著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4年12月

  作者为担任过多所学校校长的19世纪美国教育界名人查德伯恩。它并不是一般的宗教学著作,而是与宗教有关的博物学著作,类似于约翰·雷(John Ray)的《造物中展现的神的智慧》和威廉·佩利(William Paley)的《自然神学》,但因为文本来源于大学的讲座,写得更通俗,读起来更轻松。如果中国人不喜欢神学,读时可以做一代换,把“神”换成“大自然”即可。在近代西方,博物学的发展与自然神学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一直到达尔文写出《物种起源》情况都是如此。中国人想深入了解西方学者为何对大自然采取那种态度,那样精细地观察、探究自然之物,不结合自然神学是无法得到透彻理解的。本书译文流畅,译者熊姣曾翻译了卢梭的《植物学通信》、约翰·雷的《造物中展现的神的智慧》以及哈斯凯尔的《看不见的森林》,她自己也出版了《约翰·雷的博物学思想》。

  “中国野外观花系列”

  中国野外观花系列(7分册)

  作 者: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出品

  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年2月

  这套书由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策划,分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7部,收录野生花卉158科,796属,2090种,精选6400多幅图片,印制精良。重要的是,这类书代表着一个出版方向,表明中国公众博物学有了兴起的基础。我多年前就呼吁并预测会是这样,只是这一切来得更迅速。中国自己有丰富的博物学资源,也不缺人才。只要出版界重视公众博物学,我相信中国各地也将编出许多好的野外手册。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