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下一篇

驱逐记者是自掘环保的城墙

2015年04月07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 社论

  腾格里沙漠违法排污事件之后,治污的效果到底如何,令人担心?显然,这样的效果不应由当地官方单方面说了算。将治污过程阳光化,向媒体监督开放,也应是治污的应有之义。

  近日,甘肃武威荣华工贸有限公司因向腾格里沙漠违法排污受到查处,据新华社跟踪报道,留存的污水大部分已运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完毕,对底泥的处理将待专家论证后再实施。但另有媒体记者深入荣华公司排污地,发现荣华公司将部分污水和底泥直接掩盖在厚厚的泥沙下。而当地有关部门发现记者后,干脆将记者押解出境。

  驱逐记者,是武威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发出的指令,由当地公安机关具体执行,按照他们的说法是“公事公办”,其实是权力任性。他们查验过记者的记者证,记者身份没有造假。其实盖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大印的记者证白纸黑字写着:“各级人民政府应为持本证进行采访的新闻工作者提供便利和必要保障。”

  但当地有关部门负责人显然无视这些规定,而要警方“把东西删干净,把人送上高速,离开武威”。这不仅没有任何法律和文件依据,实际上还是一种越权滥权行为,非权力任性而何?

  保护生态环境,现在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3月2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在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之外,再加入“绿色化”,把“新四化”概念提升为“新五化”。防治环境污染,则是绿色化的一条底线要求。

  在环境污染的治理上,媒体及其记者扮演着一种监督者角色。无论是甘肃腾格里沙漠排污事件,还是去年内蒙古的类似事件,事后当地都反思说,是因为“监管上不太到位”,导致“企业出现了偷排漏排的现象”。而事件之能够大白于天下,其中都有媒体记者的功劳。

  武威凉州区对媒体记者避之如瘟神,动机实在可疑。据记者调查,荣华工贸排放的污水虽然大部分已被抽走,但留存的污水仍有数个足球场大小。而更令人心惊的是,荣华工贸对部分污染地直接进行了填埋处理,部分污水和底泥已被掩盖在厚厚的泥沙之下。这与此前媒体报道中的“据了解,留存的污水大部分已运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完毕,对底泥的处理将待专家论证后再实施”完全不符。如果记者的调查属实的话,意味着武威当地可能在沙漠污染治理上欺骗公众。

  腾格里沙漠违法排污事件之后,治污的效果到底如何,令人担心?显然,这样的效果不应由当地官方单方面说了算。将治污过程阳光化,向媒体监督开放,也应是治污的应有之义。

  驱逐记者,隐瞒治污实情,这个事必须有个说法,并有人为之负责。如何对待媒体记者的深入采访,检验一个地方政府治理环境污染的诚意。一个地方如果真想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就不该拒绝环境信息的透明与公开。去年,宁夏中卫和内蒙古境内的腾格里沙漠发生排污事件经媒体曝光后,两地都进行了整治,并主动邀请记者回访治污情况。相比武威将记者押解离境,这才是治污整改应有的负责态度。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