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2:教育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2:教育周刊·特别报道

30余优质国际校国际班现场咨询

2015年04月13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讯 (记者王佳琳)4月19日上午,由新京报主办的2015年京津冀国际教育联展将在光华路5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30余所来自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的优秀国际学校、公办学校国际部负责人,将在展会现场与家长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发布最新招生政策。

  据主办方介绍,在今年的教育联展上,北京爱迪(国际)学校、北师大二附中、北京二中、北京101中学、北师大亚太实验学校、北京王府学校等30余所知名国际学校、公办学校国际部将悉数到场,现场解答学生和家长的咨询,发布2015年最新的招生政策,以及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适应国际学校、国际班的学习生活。

  除了北京的知名国际学校、国际班外,还有多所来自天津、河北等地的国际学校参展,如天津耀华国际学校、天津黑利伯瑞国际学校、大连泰达枫叶国际学校等。主办方表示,这是为了响应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打开京津冀教育市场,让三地学生和家长在教育资源上有更直接丰富的考虑和选择。

  主办方还邀请了英国、美国等热门留学国家驻华使馆的教育官员,举行留学讲座,介绍最新留学、签证政策及最受欢迎的留学和奖学金项目。参展学生和家长也可以现场咨询有关留学情况、签证政策等方面的问题,获得权威、及时和有针对性的指导。

  本次活动还设了微社区提问平台,扫描展会二维码(见周刊封面或展会现场)关注微信公众号“学习公社”(xjbxuejie),即可进入学习公社微社区,向英美等国家驻华使馆教育官员提问,并获得更详细的参展院校信息。

  同时,北京二中、三十五中、海淀外国语学校、王府学校、力迈外国语学校、北师大亚太实验学校等10位国际学校或公办校国际部校长及负责人,也将亲临展会现场,参加校长沙龙,探讨国际教育的诸多问题和京津冀教育市场的发展。

  ■ 观点

  国际学校不是成功留学直通车

  □桑澎,北京留学服务行业协会会长

  “国际学校”最早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满足在华外国人随行子女的教育问题,经教育部批准开始设立“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和“外国使馆人员子女学校”。一直到本世纪初,“国际学校”都是这类学校的专属名称,由于不得招收中国公民子女入学,所以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类学校的存在。

  随着国家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学校名称的限制逐步放开,2004年北京市第一个民办学校开始冠以“国际学校”的名头(北京乐成国际学校),此后几年中一批民办学校纷纷打出“国际学校”的招牌。几年前,北京市十几所知名高中经北京市教委批准,陆续开办了“国际部”。一时间以“国际”命名的各类教育机构和项目大量涌现。

  这些“国际学校”和“国际部”,基本上都与出国留学密不可分,绝大多数在校学生因为要出国才选择这类学校。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一个应试教育的国家,这种理念也贯穿在各类“国际教育”之中。雅思考试单科9分的学生不断出现,SAT考试2100分以上屡见不鲜,托福考试100分以上层出不穷,这些成绩慢慢成了人们对“国际教育”的全部理解和追求。但中国留学生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相当数量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学业,不断有国外学校提出中国学生的学习能力达不到教学要求,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质疑中国学生的考试成绩是否真实,有半数左右的学生无法毕业,特别是进入所谓名校的学生,压力更大。

  我个人认为,“国际学校”热是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一个阶段,无论到什么时候,出国留学只是少数人的选择,所以“国际学校”也只能是面对少数人的教育。我期盼这些国际学校能够抓住机会,真正引进国外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是围绕各种考试设计相应的课程,因为这些考试只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手段而已。

  同时,我还想和打算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家长分享几句心里话:由于中外教育的差别,我们的学生要在国外顺利完成学业,难度比在国内大得多。任何一所“国际学校”都和其他学校一样,不是留学成功的直通车,家长千万不要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学校身上,而应当把精力放在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提高孩子外语的运用能力上。所有的宣传因素都不能保证你的孩子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也不能保证他们能够顺利完成海外学业,只有自身的努力才是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本版信息由学校提供)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