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三地带来诸多利好,京津产业转移、升级和转型也为产业新城发展带来重大契机。昨日,在“科技融合 服务创新——京津冀新型产城融合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不仅从新常态的角度阐释了京津冀一体化和产业新城建设,更从产业创新、升级等角度,为产业新城中的企业发展建言献策。
城镇化是推进“一体化”前提
张占斌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
“京津冀一体化需要城镇化释放需求和创造供给的能量,”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认为,新型城镇化是推进京津冀一体化的前提。
他解释称,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面临着很多的压力和问题,像城镇化没有完成,工业化也没有完成,城乡差距大,区域差距大。而城镇化,可以推动结构性调整,保障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推进。
不过,他提醒,城镇化过程中,应注意“以人为本”。“虽然中国被世界银行评为‘中上等收入国家’,但要警惕不要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在这个阶段,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任务更加繁重。”张占斌建议,应重点推动农业户籍人口的市民化,大规模破除城乡二元带来的种种困难。
同时,在张占斌看来,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应同步发展,“关键是要有一个特色的产业支撑”。他认为,可以以工业带动农村,这是推动农村变革的重要的力量。“要注意的是,应把生态文明融合到城镇化所有进程中,创建出绿色低碳、承载力强、和谐宜居的城镇。”
张占斌表示,京津冀协调发展,还要注意四大创新。一是思想理念上要有大的创新,“京津冀协同创新在中国经济现处阶段是一个大的国家战略。不要局限于以往的区域经济,要有国际胸怀”。二是以体制机制的创新推动科技体制的创新;三是体现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发展中国服务业创新。四是政府管理的创新。“政府能否实现职能转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和市场的配合作用。如果政府仍然长时期地在市场上占更大的主导权,市场经济很难真正地释放。”张占斌说。
产学研结合一直做得不好
张汉亚 中国投资协会会长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发展对所有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此次论坛上,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分析,今年经济增长有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因素。
不利因素的首要,就是创新。张汉亚认为,新产品相对数量太少,导致制造业生产能力过剩,没有新的投资点。同时,百姓没有什么更大的消费。“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互联网交易仅11月11日当天就达到了500多亿,总理也提出,网购对经济发展做出了大力的贡献。但是对整个制造业方面没有什么大的帮助。”
他指出,还有一个不确定的因素:今年第一季度进出口总额下降6%左右,所以现在中央特别提出要靠投资拉动内需,把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最关键因素。
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有两方面难题,一是投资没有新的热点,另一个是消费没有新的热点。“回到创新,这些年,创新一直在鼓励,但是相对来说,创新还不是太得力。”张汉亚认为,体制方面的保障仍不完善。企业都有通病,新产品推向市场赚了很多钱,但是技术发明人往往连自己的专利都没有,算企业的专利,发明人只是工资涨一点,有的甚至工资都不给涨。但国外的一些企业,则完全相反。经调查,发明的产品都明确谁创造的,而且给股份或者其他奖励,因此国外企业中创新的积极性就非常大。
张汉亚指出,产学研结合也一直做得不好。大学、科研机构里有很多好的产品,找不到企业帮助推广,这方面还需要国家、各地政府出台更多的鼓励政策。
只有通过创新实现结构调整
张景安 科技部原秘书长、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会长
“几十年来,大合资和大引进解决了国内诸多经济发展问题。但当国内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国外便没有现成的发展模式供我国参考。”科技部原秘书长、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会长张景安表示,“目前我们只有通过创新驱动来改变投资拉动等发展模式,以此真正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内生增长模式。”
在张景安看来,我国很多产业的核心技术和主导权仍受制于人。他介绍,中国有220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位,但由于这其中很多都属于低端制造业,无法掌握品牌主导权,品牌溢价等利润都被国外企业赚取。
同时,多年来我国的产业技术存在着明显的重复引进问题,造成了资金和社会资源的浪费。“要实现创新驱动,上述现象必须尽快改正。”
张景安认为,制造业转型发展与产业创新密不可分,制造力下降,意味着产业创新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世界上没有夕阳制造产业,只有“夕阳产品”。但看似是夕阳产品,通过创新提高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完全可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所以,“对于制造业而言,通过创新增加产品附加值是制造业转型的理性选择”。
“我国产业转型,一方面要重视制造业向高端化的转型,另外一方面处理好高中低端三个层次的协调。”在谈到我国产业转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时,张景安表示。
他强调,进军高端不能一刀切,也不能盲目放弃低端产品,而是要尊重市场规律。“‘中国创造’只有在‘中国制造’基础上才能实现,中国制造是中国创造的起始。”
中小企业创新面临融资难题
王建翔 中国机电设备招标中心副主任
在工信部中小企业司原副司长、中国机电设备招标中心副主任王建翔看来,在科技创新和融合的大背景下,产业新城中的中小企业拥有其发展的特殊性。
“颠覆性的创新固然可以带来巨大影响,例如阿里巴巴、京东等高新创新,实际上推动了全新模式的创新。但对于实力、资金有限的中小企业来说,它们推动的多是继承性创新。”王建翔说,“我国制造业经过多年发展,在技术上仍旧有上升空间。通过继承性创新的进一步推进,将会为我国制造业创造更多核心竞争力和附加价值。”
王建翔对过往的经验中总结,产业新城想要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目前仍面临着诸多问题。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就是首当其冲的问题。他介绍,虽然政府在2003年出台一些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但有一部分至今尚未落地。例如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规划,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实现。因此,鼓励中小企业创新有时候不一定要看得很高很远,而需要脚踏实地。
“中小企业发展和创新面临两大问题,一个是土地资源稀缺导致的高创业成本,一个是融资。现在依旧有一些企业在产业新城建设过程中,专注于企业集合发展和融资问题,希望能为后来者提供更多经验。”王建翔表示。
他同时强调,中小企业创新急需人才引进,像天津东丽区的产业新城,如果能将京津冀的高精尖人才引进到这里,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他们也能够创造出一些斐然的成绩。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方王洋 孔令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