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像奖·表演】
●刘青云获奖表演排不进个人演技前十,高光表演和获奖时刻错位
●赵薇险胜蔡卓妍,彼此都是靠戏托人,比的其实不是演技本身
34届金像奖帝后——刘青云和赵薇,这个结果既合理又有些尴尬,对刘青云来说,两次获奖的作品都有点惨不忍睹,就表演来说也绝非其高光时刻,终有点儿美中不足;对赵薇而言,本身的天分和实力都有欠缺,但因为角色的设置讨巧以及陈可辛高超的煽情功力,虽难以完全服众,但也勉强合格。尤其是在两人各自对手都相对不强的情况下,两个奖项的归属争议不大。
宽慰奖?
影帝拿奖不是其最佳表演
影帝的奖项由司仪之一的杨千嬅颁发,她同时是上一届影后,还是今年香港现象级的电影《可爱的你》(本土票房已经超过4000万港币)的女主演。杨千嬅带着片中的五个小朋友上台,明显在为刘青云造势,每次被问及谁是心中的影帝,小朋友们都众口一词:“刘青云,因为他好靓仔”。这几乎意味着刘青云是当晚的众望所归——不但双片提名,也是提名者中的最年长者,更是唯一的纯香港身份的演员。
黄渤的表现虽然也足够出色,但和刘青云相同的是这也不是他高光时刻,所以只能算伯仲之间,但考虑到刘青云的本土优势,以及香港人自身的审美喜好,这种抉择自然非常简单。对持美籍的吴彦祖来说,虽然《魔警》中精神分裂者的角色难度够大,但完成得略显吃力,整体表现尚不及他最接近影帝的那部《旺角黑夜》,证明其基本功仍待提高。至于彭于晏,那些蠢萌的台词已经毁掉了角色,肌肉的作用也早已盖过表演,这样的提名仅属鼓励后辈之用。
但刘青云的获奖总让人难以真正兴奋,2007年依靠《我要成名》加冕的时候,媒体的标题无不是“刘青云靠烂片夺影帝”之类云云。在此之前,人们对他的金像奖遭遇倍感惋惜,作为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他很不幸地和香港最优秀的一批男演员如梁朝伟、刘德华、吴镇宇、黄秋生等生在一个时代,在一次次金像奖的角逐中,刘青云用一次次惜败成为悲情英雄,于是当2007年金像奖用一个迟来的奖杯为其正名时,总会带着一种“美中不足”的遗憾。奖杯到手、功成名就不假,但高光表演和获奖时刻的错位,好似时间的一个玩笑话,让这种表彰会少了那种百分百激奋的心情。
《窃听风云3》的获奖与其相仿,这是整个系列最差的一部,从剧情到角色都有倒退,不只是曾江,也有刘青云。在刘青云迄今拿到的13届16个影帝提名中,无论《我要成名》还是《窃听风云3》都排不进前十,但他真正的高光时刻却遍逢强手,1998年《高度戒备》正逢梁朝伟《春光乍泄》,1999年《暗花》对撞黄秋生《野兽刑警》,自然都无话可说。但2000年的《目露凶光》和2012年的《夺命金》都输给刘德华(《暗战》与《桃姐》,2008年的《神探》负于李连杰(《投名状》),则是不折不扣的命中悲剧。
金像奖用两个含金量稍逊的奖杯宽慰,也无法完成对这种错位的实际补偿,他们还欠刘青云一次真正正名的机会。
敬业奖?
影后苦情尝试只能偶尔为之
再看赵薇,此次影后是她第一次获得主流奖项的肯定,也反映出竞争者们此次绝对实力的欠缺。汤唯似中国的苏菲·玛索,本不是演技路线;周迅和吴君如的实力毋庸置疑,但吃亏于作品质量不高、角色流于浮夸;蔡卓妍此番有演技上的突破,又是本土后辈中的佼佼者,原本呼声最高,但平心而论她的实际表现离得奖指标尚有距离。对赵薇来说,战胜蔡卓妍也只能算险胜,两个人此次的对决,彼此都更依赖影片题材和角色讨巧程度,比的倒不是演技本身。
这是影后奖项的遗憾之处,不是以人托戏,而是靠戏托人。赵薇很难拿出如章子怡《一代宗师》那种水平的表演,但《亲爱的》自有煽情的杀手锏,它本能地击溃评审们的防御,获得同情分。而赵薇之前两次提名女配、一次提名女主的经历和她近20年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也让组委会倾向于以此表彰。但《亲爱的》绝不等于赵薇演技上的转型,这种苦情的、讨巧的尝试,能灵验的大概也仅此一次。
以赵薇的牌面和地位,几乎是不获奖便缺席的姿态,于是此次出现在红毯之上,多少有些预示的迹象。赵薇在得奖感言中翻出去年金马奖的旧案,重复着那“没派上用场的获奖感言”,既含着对此前结果的不满,也裹着此次获奖的扬眉吐气,只是表达得“谦逊得体”。
对赵薇来说,她奢望的“在一年之内横扫各大颁奖礼影后”的结果没能出现,实在是有些小小打击,但从客观来说,(2014年11月第5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输给陈湘琪其实也无话可说。所以《亲爱的》这种“托人出位”的题材并不标志着什么,演员从当中获得奖项认可自然是好事,但即使拿到了奖项,也应该有客观的自我认知,继续做一个勤勤恳恳、不求结果的好演员。□灰狼(影评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