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4:专栏
下一篇

帝国已死英伦再生?

2015年04月22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扫描二维码
关注“沸腾”看新京报评论

  法雨政风

  不仅一般英国人民对国际事务已经渐失兴趣,英国执政者对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定位是一个“积极参与、追求合作的中等西方强国”。这种态度体现了英式实用主义哲学的特点。

  5月7日,将是英国2015年大选日。相比希拉里参选美国总统所引发的全球关注,英国这次选举在世界层面稍微乏人问津,虽然它堪称是英国二战后对抗性最强的大选之一。

  更为吊诡的是,英国这次大选,虽然候选人在几乎所有问题上都意见相左争论激烈,但外交却不是大选的关键议题之一。这从根本上讲,是因为英国已经没有那么多海外利益和海外关切,选民对此没有兴趣。换言之,这一次大选大概确确实实是英国人关上门来自己玩。

  和曾经一度繁荣强大的大英帝国(British Empire)比起来,今日英国,虽然依然是世界强国之一,但在国际上已然颇为落寞。有意思的是,尽管世界上不乏不胜唏嘘者,英国人却很少为此长吁短叹或者痛惜不已。他们倒是很大程度上为大英帝国不经大规模动乱的解体而自豪,谓之“优雅的撤退”。那些还想当然地以为当代英国人都梦想回到帝国和霸权时代的,大概是不知道,不仅一般英国人民对国际事务已经渐失兴趣,英国执政者对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定位是一个“积极参与、追求合作的中等西方强国”。这种态度完美地体现了英式实用主义哲学的特点。

  英国在外交上的收缩近年来愈发明显,这已经引发了英美“特殊关系”的某种危机。布莱尔时代,英国甘当美国小伙伴,追随小布什东征西讨,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驻军一度达到五万人。到了卡梅伦首相时代,英军仅在利比亚有过较实质的参与。为了回应一度呼声很高的要求军事打击叙利亚阿萨德政权的国际国内压力,卡梅伦像模像样地寻求议会批准对叙使用武力,结果在议会拒绝后长出了一口气,自己解释说这表明英国人民不希望参与对外战争,正好不承担这个包袱。

  目下英国让美国最担忧的是其军事开支的大幅度削减。英国的国防开支已经预定要进一步削减8%。但加上多年的欠账以及国防部被要求承担对核武库的维护,削减的实际比例是25%。削减后,英国的国防开支将会是GDP的1.95%,低于北约组织对成员国要求的2%底线。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今年一月和卡梅伦会面时候,就当面表达美国对此的关切,说这样会让英国成为美国“不太有效的一个盟友”。

  但是秉承大英帝国高超外交的遗风,卡梅伦政府还是正确展示了灵活实用的外交风格,尤其体现在对华关系上。今年三月,英国宣布加入“亚投行”。以西方七国集团成员之一、美国特殊盟友、欧洲列强之一的身份,英国这种做法在美国看来几乎有点“冒天下之大不韪”,是以美国国务院对此回应的口气几乎是公开谴责。而英国的行为具有颠覆性的引导效应,一举引发本来对亚投行持怀疑态度的西方国家的加入热潮,从而使得拒不加入的美国和日本相当难堪。

  当然,英国这样做也不至于一下子就构成对美国的“背叛”。毕竟,美英的同盟关系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文明根源、意识形态和现实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美英的共同纽带要远比中英的关系“铁”。但是,这并不表示英国就必然可以被视为英国的小伙伴而事事追随美国。以英国本身在国际上的软硬实力,如果其以后奉行更为独立的外交政策,也能够成为中国很好的伙伴,在中国的复兴路上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从英国的角度来说,适当和美国拉开距离以增强和亚洲国家的合作,不仅是短期解决国内问题的需要,从长远角度讲也是再造英伦的必然选择。短期来讲,英国需要解决国内面临的经济问题,必须削减开支、吸引投资和扩大出口,这使得降低国防预算和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成为难以避免的选择。长远来讲,英国既然将自己定义为“中等西方强国”,最好的局面就是同时和那些大强国保持积极交往,谋求最大的回旋空间。这种选择,为中国强化与英国的关系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王江雨(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亚洲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