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9:文娱新闻·作品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9:文娱新闻·作品

吴少湘、傅中望个展同期展出,呈现现代雕塑发展不同实践

钱币、榫卯雕塑出现代“寓言”

2015年04月23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傅中望将榫卯结构的概念引入自己的现代雕塑。对此,反对声音认为将建筑结构做成雕塑是很离谱的。而赞同者则认为这是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待、发掘、转换中国传统文化资源。
《三生》&《
《裂变》▶

  钱币、榫卯雕塑出现代“寓言”

  中国现代雕塑历经30余年的发展是否呈现了自己独特的面貌,近期开展的两位当代雕塑家的个展给出了部分答案。日前,“欲望景观”吴少湘艺术创作历程展在今日美术馆开展,而上个周末傅中望“开物”个展也在798泉空间开幕。前者偏重回顾性质,对吴少湘自1982年创作至今的呈现其实也是梳理了一部中国现代雕塑发展史。而后者更多的则是通过傅中望个体艺术实践给出当代雕塑在面对传统与西方时的另一种突破。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李健亚

  《行走的财富》

  2007年,在吴少湘这件作品中,贾科梅蒂式的人物就开始在大地上行走,这被认为是一个艺术史与当下物质生活关系的寓言式表达。

  吴少湘告诉记者,这件作品将铸造出来的众多“百元美金”进行焊接,表现的则是关于当代都市生活,尤其是现在的中国现实,“我通过这件作品表达现代人的一种心理,每个人都很忙碌,不稳定,容易碎。为此作品中每个人都不是固体,而是像卡片那样贴在一起。”

  同时,吴少湘还指出,艺术史上行走的人物形象有过很多的表达,包括罗丹、贾科梅蒂等,但“罗丹的创作是写实的,贾科梅蒂是表现孤独,而我的则是对商业和当代时尚的讽刺。”

  吴少湘 丰富中国现代雕塑的表达

  吴少湘被称为是中国现代雕塑艺术的先驱和开拓者之一。当代艺术教父栗宪庭指出,“吴少湘的创作突破了八十年代初那种具象、现实主义的系统,八十年代中期,他的出现成为一个界限。他的雕塑把现代主义的抽象、动态因素和超现实主义语言融合起来。”

  究竟,吴少湘对于现代雕塑的开拓起了怎样的作用?“欲望景观”吴少湘艺术创作历程展便以此开篇,进而呈现其上世纪90年代及进入新世纪以来的三个阶段的创作。该展策展人徐亮告诉记者,该展将为我们回溯30多年前“85美术新潮”运动的成就提供了一个深度的观看方式和广阔的思维空间。通过这个个案性的展览,大家会看到中国当代雕塑艺术一个客观、明晰的历史脉络。

  其中“85美术新潮”时期的作品和历史照片、文献部分是此展的重头部分,呈现了吴少湘《天地》《女性形体》《帽子》等作品。进而,在上世纪90年代创作的《钱币》系列到近几年关注环保主题的创作,吴少湘都在用创作呈现当下的处境,丰富着中国现代雕塑的表达。

  回忆自己最初的现代雕塑尝试,吴少湘告诉记者,作为第一代大学生,自己与众多的同学一样在大二时便对传统写实的东西慢慢失去兴趣。入学后的第三个学期,学校派其和另外两位同学进行全国美展的创作,并给了一笔钱、一间教室做工作室,“我们三人当时画也没画,就用美协给的这个钱在浙江、上海跑了一圈,在浙美的图书室内看到了国外进口的一些美术书籍。我看到了贾科梅蒂的一些黑白照片,很受震撼,当时我连他是谁都不知道。”此后,吴少湘开启了自己现代风格的雕塑创作。上世纪90年代出国后,吴少湘有感于西方社会中艺术与钱的关系,为此其用钱币做雕塑对此进行反思,“艺术跟钱的关系是一个被禁锢的话题。西方也是直到杰夫·昆斯出来才把这个问题谈开。而回国后,我发现这个问题在国内更严重,所以回国后我的部分创作中也延续了这一主题的创作。”

  傅中望 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

  或许是巧合,近期京城艺坛的几个大展不约而同地都指向了现代雕塑。4月18日在798泉空间开幕的傅中望“开物”个展,以艺术家对于中国传统榫卯的当代利用为中国现代雕塑的发展提供了另一种艺术经验。

  展厅内呈现了傅中望30多件作品,大部分创作于2014年至2015年,其中包括其2014年年底所创作的几件大型的榫卯结构雕塑。在傅中望那,将榫卯结构的概念引入自己的现代雕塑创作也起源于“85美术新潮”时期。当时的他对西方现代雕塑特别感兴趣,学习借鉴了很多东西,不过此后也发现这些与本土文化并无多大关系,于是开始试图找到一种既有本土文化背景支撑同时又契合个人的创作方法,其中榫卯结构便给了他很多启发。

  傅中望指出,其第一件榫卯结构的作品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反对声音认为将建筑结构做成雕塑是很离谱的。而赞同者则认为这是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待、发掘、转换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对此,傅中望指出,其并不是要继承传统而是觉得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很值得开发与利用,这种利用能够表达当代艺术家的一种文化态度和立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