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1:健康周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1:健康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宣武医院颅脑大厦预计年底试运行,宣武医院副院长赵国光接受新京报专访

颅脑大厦探索老年病管理

2015年04月28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宣武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医师赵国光。

  今年3月,当苹果公司召开2015春季发布会时,大屏幕上新产品医疗应用ResearchKit的合作伙伴中,宣武医院是唯一一家中国的医疗机构。这仅仅是宣武医院对老年疾病管理中加入移动医疗元素的一个典型案例。

  在本次新京报的权威访谈中,宣武医院副院长赵国光提及,随着宣武医院南扩一期工程即将在今年年底完工,更多移动医疗元素将加入到医院日常管理和治疗中,改变以往医生在医院守株待兔等待病人上门的局面为主动管理,尤其是为老年患者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而年底即将完工的颅脑大厦,也将在神经学科方面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细分化的治疗。

  院长观点

  美国近十年来在医疗信息管理和用APP辅助治疗上做了很大推进,移动医疗应该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现在我们用于医院内部办公的移动软件已经做好了,下一步正在研发针对患者的APP。其实我们很多医生已经在使用第三方软件管理患者,把自己治疗过的患者资料、图片影像等存入软件里,把患者拉入一个群里,患者可以直接和医生沟通反馈病情。陈彪与苹果公司的合作,是我们医院比较典型的移动医疗案例,这反映出医疗今后的发展趋势。 ——赵国光

  医院南扩

  颅脑大厦预计年底试运行

  新京报:神经外科是宣武医院的一大特色医疗领域,正在建设的颅脑大厦是其标志建筑,从2004年宣布要建设至今11年了,目前进展到了什么阶段?

  赵国光:的确是2004年宣布建设,2006年扩建一期工程正式立项至今已经历了9年,建设周期长的主要原因是二环以内拆迁特别困难。我们计划今年年底试运行,最迟明年第一季度。主体楼目前正在进行二次砌筑、设备安装和内外装修。

  改扩建一期工程用于突出优势学科,更好满足患者医疗需求的建筑。包括: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China International neuroscience Institute, 简称 China INI)和老年病房楼。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是颅脑型大厦,是未来宣武医院神经科工作的地方,大楼分9层,280张病床,12间神经外科专用手术室,有22张重症ICU病床。

  新京报:颅脑大厦建成后,在神经学科建设上有什么新规划?

  赵国光:颅脑大厦建成后,将会细分成出血、缺血两方面的病区。还有神经肿瘤、颅底肿瘤、脊柱神经科、小儿神经科和神经重症等。在业务开展上,我们已经有基础了,每个专业组已经建立。在人才储备上,也为细分的专业组做了配备。新大楼将扩大神经外科收治患者的规模,我们还会在每个专业组增加专业人员,特别是引进培养学科带头人,拓展新的治疗领域,如神经肿瘤的个体化医疗等。

  将引进杂交机器人为患者手术

  新京报:除了建筑外形上的特色外,颅脑大厦还有哪些新特点?

  赵国光:医疗设备的安装对学科发展很重要。在颅脑大厦里,我们将配置先进的医疗设备。比如会引进术中磁共振,这将是颅脑大厦今后的亮点之一。据我所知,目前这种设备国内只有5家医院引进。传统的神经外科,在做完手术关闭颅骨、麻醉清醒后,患者还要去磁共振室做检查,看肿瘤是否切干净了。但有了术中磁共振,患者在手术中就可以进行大脑扫描,精准判断肿瘤切除情况等。这对整个神经外科的精准医疗会有很大提升,避免患者“二进宫”。

  我们还将有杂交手术室,医生可以一边做着造影一边开着刀,很方便,未来会引进杂交机器人,它会跑,可以从十几个体位对患者进行手术,更加灵活,对患者来说更有安全保障,且适应于不同学科的使用。同时,手术室将全面信息化,术中可随时调取患者术前、术中的影像资料、检查资料,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实时术中远程手术指导和教学转播。

  移动医疗

  用远程会诊平台管理老年患者

  新京报:今年正好是在宣武医院里的北京市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成立30周年,随着新老年病房楼即将建成,老年医学研究和发展方面将发生哪些变化?

  赵国光:老年医学涉及我们目前所有专业,比如眼科(白内障等)、神经科(帕金森、老年痴呆等)、内科(高血压、糖尿病、呼吸障碍等),老年人得病往往一下就好几种病,以往看病要去不同科室挂号,但老年患者的需求是一站式服务。新老年病房楼在这方面设计了一个实体平台,我们会请相关专业的医生共同诊治患者,对老年慢性病进行评估,给患者一个综合的方案,然后把他纳入我们的病人管理系统,老人回归家庭、社区、养老机构后,我们都可以进行管理,改变了目前我们在医院守株待兔的模式。未来应该是,医生或医院把病人管理起来,你不用来找我,但在我的手机平台上我知道你是什么情况,你也可以发一些信息来咨询医生。

  新京报:北京卫计委不久前提出,将试点宣武医院与两家养老院的远程医疗模式,目前情况如何?

  赵国光:前期调研数据显示,北京目前有近300万老人,有400多家的养老机构,其中有医疗室的只有60多家,老人病了只能往医院送。如果把医务人员都往养老院派也不现实,毕竟医疗资源有限。利用远程会诊平台把养老机构里的老年患者管理起来,能够及时对他们的疾病进行观察、诊断等。在发改委、民政部牵头的医养结合方案中,我们将利用远程医疗,对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大兴区新秋养老公寓的老年患者进行疾病管理。目前我们医院的远程会诊中心已经建设完毕,我们会有专门的团队来负责这方面的工作。

  公立医院依然是医疗主力军

  新京报:医生是医院最重要的资本,作为管理者,你如何稳定医院的医疗队伍?

  赵国光:医生要寻找新的平台还有很多因素制约。对于医院管理者来说,医生队伍的稳定确实很重要。我们有自己的核心专家团队,能否留住专家,关键看医院的管理体制、文化建设等。

  三甲公立医院是医教研一体化的单位,大牌专家要靠做科研、写文章来支撑,需要带学生协助他们来完成很多研究。如果你去一家私立医院,对方给你很高的薪水,但你的教学职称就没有了,没法带学生了,只能单打独斗,有可能就变成了一个只会赚钱的手术匠。所以按现在的体制,公立医院仍然是医疗的主力军,私立医院有很多都无法给专家提供。扪心自问,有些医生光想着挣钱就适合私立医院,大部分医生还是愿意留在三甲医院。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吴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