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2:体育新闻·幕后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2:体育新闻·幕后

那座山 那些人

2015年04月29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2014年5月29日,尼泊尔,世界最高海拔的马拉松比赛——丹增·希拉里珠峰马拉松赛在珠峰南坡举行。本版图片/CFP
2013年5月23日,27岁的孙义全成功登顶珠峰,成为当时国内从珠峰南坡登顶最年轻的人。

  尼泊尔发生里氏8.1级地震,引起珠穆朗玛峰雪崩。据报道,目前已经有19名登山者遇难,其中包括一名来自江苏的登山者。对于登山者来说,珠穆朗玛峰是他们心中的圣地。为了登上世界上最高的峰巅,全世界的登山者在征服珠峰的路上前仆后继,有的人甚至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从此长眠于他们的圣地。1960年,中国人首次登顶珠峰。在那次征服过程中,两位登山者不幸遇难。随后20年时间里,又有6位登山者魂归珠峰。登山者为什么要登山?答案是“因为山在那里”。

  1960

  国内首登顶 两教师遇难

  对于中国登山界来说,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这个时间点是历史性的。在那一天,珠穆朗玛峰峰顶首次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3人实现了中国人登顶珠峰的梦想。

  《中国新闻周刊》撰文称,“在当时的环境下,这样的登山活动早已超出了单纯体育运动的范畴,成为了一次显示国家实力的行动。”

  由国家体委编著、武汉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登山运动史》一书披露,1958年的时候,苏联建议中苏两国联合组队登顶珠穆朗玛峰,但随后因故不得不推迟。中国建议在1960年向珠峰发起冲击,但苏联方面想推迟到1961年。于是,中国决定单独攀登珠峰。

  1960年3月,中国登山队抵达珠峰大本营,全队200多人,其中队员60多人,其他还包括气象人员、随队医生、通信联络员、新闻记者和后勤人员。为了顺利完成登顶,登山队制定了4次行军登顶计划。第一次行军顺利完成,第二次行军到达了7000多米的高度。

  也就是在第二次行军中,来自兰州大学地理系的助教汪玑不幸牺牲。相关资料显示,汪玑1960年1月参加珠峰探险队水文组工作,他在征服珠峰二次行军到达7000米时出现高山反应,引起内脏器官急性衰竭,最终失去了生命。在安葬他时,队友发现他的腰间有一面红旗。

  随后的第三次行军中,登山队损失惨重,来自北京大学的教师邵子庆在7300米处出现高山反应,不幸牺牲。与此同时,全队共有50多人不同程度地冻伤,以至于在第四次行军中,只有27人到达了8100米,14人到达了8500米,最终只有3人成功登顶。

  1975

  突击队队长长眠于珠峰

  距离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15年后,中国登山队再次向地球之巅发起冲击。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队员共9人成功再度登顶,其中包括了一名藏族女队员潘多。他们还在地球之巅上树起测量觇标,测得珠峰的精确高度为8848.13米。也就是在这一次登顶过程中,中国登山界损失了一位重要人物,他就是邬宗岳。

  在中国登山队第一次攀登珠峰的过程中,邬宗岳就是成员之一,他当时被分配到运输保障队第一梯队。为了实现自己登顶珠峰的愿望,他在1975年再次出征珠穆朗玛峰。

  《重庆日报》报道称,当时邬宗岳是登山队副政委,兼任登顶第一突击队队长,负责拍摄电影,承担心电遥测任务。在向8600米营地进发时,为了拍摄队员们与大自然搏斗的珍贵镜头,邬宗岳解开了与队伍连在一起的绳子,留在队伍的最后。晚上,到达营地的队员们发现邬宗岳并没有跟上来。

  登顶成功后,登山队从顶峰下到海拔8200米时,在一个悬崖边上找到了邬宗岳的背包、氧气瓶、冰镐和摄影机……直到8000米附近时,队员们找到了邬宗岳的遗体。由于条件所限,队友们将邬宗岳安葬在洁白的冰雪中,让他长眠在珠峰的怀抱里。

  1979-

  登山者祭扫神圣勇士墓

  在珠穆朗玛峰大本营附近,有一片面积不大的墓地。每一个墓都是空的,墓也很简单,一小堆石头拢在一起,中间插一块小石板,上面刻着攀登珠峰时遇难者的名字。

  2001年5月,新华社记者发表了一篇报道,详细描述了珠穆朗玛峰神圣的勇士墓地。

  珠峰墓地的第一块中国登山者的墓碑,属于尼玛扎西、罗朗和王洪宝。1979年10月,中国和日本组建联合考察团攀登珠峰。当时中国登山队的成员后来回忆称,那天尼玛扎西、罗朗和王洪宝几个人带着日本队员从海拔6500米的营地出发,想从珠峰的卫峰章子峰切过雪面,直接到达7000米的北坳。

  按照登山专家的说法,这样走当然很近,但却犯了登山的大忌,因为横切雪面很容易引起雪崩。据悉,1924年英国的一支登山队从此走过,结果7名夏尔巴人葬身雪底。

  当时,尼玛扎西、罗朗和王洪宝和一个日本队员走得较快,到海拔6800米的时候,4人坐在那里休息。突然,4人坐着的雪地周围一个足球场大的雪块移动起来,越滑越快。跟在他们后面的队友,连喊都没来得及喊一声,就眼看着尼玛扎西、罗朗和王洪宝他们一下子滑入了冰裂缝。那个日本人被抛得很远,撞到冰裂缝对面的山体上,断了3根肋骨,捡回一条命。

  冰裂缝深不可测,有的深达百米,队友根本无法展开营救。后来,登山队为尼玛扎西、罗朗和王洪宝树了一块碑。后来,珠峰的墓地里出现了邬宗岳的墓碑。再后来,汪玑和邵子庆的墓碑也出现在了珠峰墓地。

  新华社的报道中这样写到:所有的登山者,都会祭扫珠峰墓地。他们中曾有人与遇难者如此熟悉,甚至,遇难者就死在他们的身边或怀抱里。但在雪山上,一切的友谊都不可能超过自然之力。活着的人,连把好友的遗体背下山来都不可能,只能痛苦着把尚有余温的好友埋入深雪里,然后,一步一回头,继续走。

  他们只能继续走,因为山在那里。

  专题撰文/新京报记者 肖万里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