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3:健康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3:健康周刊·特别报道

医生创业,从离开体制到自由执业的第一步(1)

医生创业模式多样,业内人士认为医生自由执业将成为趋势,目前仍有来自政策及制度层面的壁垒

2015年05月05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近日,广东地区多个“第三方医生工作室”高调开张。
创意摄影
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从近日“急诊女超人”于莺的综合门诊中心开业,到同时广东地区多个“第三方医生工作室”高调开张。一南一北,这些从体制走出来的医生,似乎正在引领医生创业的新潮流。事实上,从开设综合门诊、创建医生抱团取暖的医生集团以及融入移动医疗大潮之中,医生创业的模式繁多。他们之中的很多人认为,尽管仍面临政策和体制的一些瓶颈,但创业的经历也算是对医生自由执业道路的有益探索。

  创业模式1

  开设综合诊所

  代表医生:于莺,美中宜和门诊中心CEO

  “开诊所比开淘宝店难多了”

  记者在于莺的诊所见到她本人时,距离诊所开业刚刚过去一周的时间,谈及一周以来的诊所状况,于莺坦言“比想象中好。”她告诉记者,开业当天下午就来了一个小孩,起疹子,“当时我们拿到卫生执业许可证后,工商那些都还没有办下来,所以药房没有药,儿童急性过敏一定是看不了的。后来在家长的坚持下,皮肤科大夫开了一个手写的方子,让他去外面药房买药了,这是我们第一个试运营期间闯进来的病人,当时收了诊费285元,家长觉得很满意,因为离他们家很近。”

  等到第二、第三天的时候也有陆陆续续这样的病人过来,还有从河北、石家庄来的患者,“上个星期我们在没有完全正式开业的情况下,陆陆续续大概接了有20个病人。”

  事实上,这不是于莺的第一次创业,自2013年6月份从协和医院辞职后,于莺在网上开起了淘宝店,月营业额曾一度达到70万元。

  称“不会放弃医生梦”的她还是回到了医疗圈,形容起自己现在的角色,她称“是一个管家。”她告诉新京报记者,开诊所比开淘宝店难多了,“一开始(开淘宝店)是权宜之计,但它是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型,现在建诊所是另外一个不太商业化的一个商业雏形。其实,双方都可以借鉴。”

  希望打造“有温度的诊所”

  于莺曾多次在公开场合称,自己致力于打造一个“有温度的诊所”,至于其中之义,她解释,一方面是患教,“比如说医生提醒糖尿病患者每天要控制糖、注意运动、饮食上热卡怎么分配,这没有意义。也许将来我们有一天患教是这样的,找营养师给糖尿病病人做一道菜,然后找一个糖尿病病人的家属,同样的盐、油、菜、原料搁在这里你来做。怎么把这个菜做得更好吃,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另一方面则更多关乎医生。“实话说,我们诊所内部的员工很多是从公立体制里面走出来的,我从体制里面出来我知道,我很快就自己养活自己了,而且我自己当老板了,但很多体制里出来的医生有失落感,因为保护伞一下子就没了,把一个人一下投到市场上他会手足无措的。怎么帮他们过渡这个时期?”

  在诊所的医疗团队中,于莺表示,诊所医生以全职为主,有18名全职医生,除了部分已经退休的医生,也有不少年轻医生,但她发现,很多年轻医生并不敢向自己的医院提出多点执业,每个医院在实施的过程中会有相应的细则。

  创业模式2

  创建医生集团

  代表医生:张强,中国首家医生集团创始人

  “我大部分时间还在做临床”

  张强绝对是医生创业中的明星人物,探索自由执业之路也是当初张强从公立医院离开的原因,2012年底,他宣布离开体制,成为一名自由执业医生,甚至有人当时将他的辞职理解为“中国医疗史标志性事件。”离职后的张强开始打造自己的医疗团队品牌,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愿意为大家先探个路。”

  这条“探路”之举,也刚刚完成股份制改革。目前已经有7个医生团队,希望未来能够扩展到所有学科。张强透露,他们也将在最近完成首轮融资,融资规模为5000万人民币,为了让医生集团的发展与决策不至于受到资方的太多影响,在他看来,融资数额仍是比较谨慎的。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当天上午,张强还在做手术,他认为,医生集团的工作让他更接近医学的本质,并没有离医学越来越远,只是换一种方式为病人服务,“我大部分时间仍在从事临床医学。”

  投资诊所是想打造未来诊所样板

  也曾有人质疑张强已经从最初离开体制时打造医生集团转而走向投资诊所、手术中心等,医生集团已经启动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和高科技元素的诊所计划,诊所模式即将在北京、上海和杭州三地率先启动申请,有望在1年之内陆续向社会公开亮相,这似乎背离了初衷,张强告诉新京报记者,目前的工作与他最初离开体制创业时的想法是一致的。他认为,医生集团就是一个医生组织,未来也不会大量投资诊所,“毕竟投资不是我们的强项。”投资诊所更多是想打造未来诊所的样板,而这种模式是可以复制的,也有很多医院找上门来合作,这与他最初离开体制进行创业的初衷没有区别。

  张强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医生集团就如同经纪公司,医生跟集团签约,集团跟医院签约,个人与集团各自分工,医生专注于技术及病人,医生集团负责行政、财务管理等。但现在,他似乎不愿接受“医生经纪人”的称呼,“医生集团内大都是医生,不存在‘经纪人’的概念,公司不‘经纪’任何东西,集团算是医生的一种抱团。”

  最初离开体制时,张强探索的或许只是他自己的自由执业,现在,他已经在带领自己的团队继续探索,这种探索的价值就在于能有更多的医生也追求自己的自由执业。

  【未来设想】

  不满足于一家诊所,目标是做一个平台

  谈及未来,于莺似乎并不满足于一家诊所,“我看得到的目标是做一个平台。包括自己摸索的一套流程、路径、知识库等,整合完以后,我在中国如果要是开100家小诊所。我需要的不是100个被招聘来雇佣的大夫,我需要的是将近一半以上的合伙人,即一个个有想法的医生,愿意为了改变自己的现状,愿意改变医疗的现状付出努力的。”把后台搭建好以后,以合伙人的方式去进行落地推广是于莺的计划。

  【声音】

  医生集团让医生成为主人,医生拥有了更强的话语权。——张强

  (下转D04版)

  D03-D04版采写 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