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2:教育周刊·关注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12:教育周刊·关注

丰台六成学生可上优质校

2015年05月11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开栏语:今年幼升小、小升初招生,丰台的孩子可以在片区内选择单校划片对口入学,或者多校划片填报志愿计算机派位入学,学生进入优质校就读的几率进一步增加。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走进丰台区通过“内升外引”等举措扩大的优质教育资源校,看看丰台教育这些年正在发生的变化。

  教育曾经是丰台区的“短板”,过去该区曾是城六区小升初里生源外流最严重的一个区。

  为了改变此种现状,近几年丰台区通过“布局调整”、“内升外引”、“集群+集团”、“内涵发展”四大策略,提升辖区内的优质教育资源,确保辖区内学生可就近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丰台区教委主任张立新表示,目前丰台区共有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校56所(91校址),优质资源量占全区学校总量的55%以上,能提供63%以上的优质学位。

  “内升”扩39个校区 “外引”24所优质校

  数据显示,2010年至今,丰台区整合相对困难和薄弱校19所;通过内升扩大优质教育辐射学校11所,共39个校区。以北京十二中为例,先后建立了丽泽校区、科丰校区、张仪附属小学、张仪附属幼儿园,整合的洋桥学校,目前正在建设东校区,成为一校六址的教育集团。

  而丰台区的外引办学,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是引进科研机构办附属校,“比如中国教科院、北京教科院、北京教育学院进入丰台合作办学”,张立新说,这种方式将来要采取集团化办学的模式。二是引进高校办附属校,如目前该区引进了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首都经贸大学,还将引进首都医科大学、北京舞蹈学院等。三是引进外区优质校办分校,比如引进人大附、清华附、民大附、北京四中、北京八中、十一学校、北京小学、北大附小、芳草地国际学校等。张立新表示,这三类办学类型举办学校达到24所。

  建构16个教育集群 创建24个教育集团

  教育集群是丰台区独有的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的一种办学模式。早在2010年,丰台就率先于东高地和方庄地区开展教育集群改革实验。目前该区已有东高地、方庄、云岗及南站、丰台镇、马家堡、卢沟桥、长辛店等8个教育集群。

  张立新表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2015年将建成万丰、大红门、南苑、丽泽金融区等4个教育集群。而“十三五”初期,丰台区还将建成科技园区、首经贸、园博园、青龙湖等4个教育集群,届时丰台教育集群总数将达到16个。

  另外,该区以名校为主体,通过自身贯通发展或者带动弱校、新校的方式,以统一的校园文化建构为载体的名校教育集团已有15个,未来将建成教育集团24个,涵盖基础教育各学段,涉及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等领域,以及公办、民办等办学性质的教育资源。

  张立新表示,未来几年,丰台区将继续发挥名校引领作用,继续扩大现有教育集团规模或建设新的教育集团。

  ■ 权威访谈

  所有好处最终落在孩子身上

  ●受访人:张立新,丰台区教委主任

  新京报:近几年,丰台区采取“内升外引”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目前实施的效果如何?

  张立新:效果很不错。比如首科花园小学,原来招生90%都是非京籍的孩子,去年清华附中到丰台办分校托管了这所学校,现在学校的京籍孩子已达到90%。

  从内涵上说,通过“内升外引”,无论是丰台自己的优质校,还是从外面引进的机构和名校,都从几个方面帮助了丰台区内学校的发展和提升:一方面树立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另一方面完善了学校的制度管理。而在课程体系建设上,这些机构和学校对丰台的帮助是最大的。这些所有的好处最终都要落到孩子的身上,那就是课堂活动更加丰富,因为这些机构或者名校在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等方面有大量的资源。

  新京报:现在丰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均衡改革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目标?

  张立新:我们现在的改革思路是这样的,摸清每个片区的优质资源校以及它所能够承担的学位,以及这一片区的总需求量。哪个片区优质资源达不到总需求量,我就改革哪块。2015年小学入学的12个片组,已有10个达到了预期目标,还有2个片组需要在2016年扩大优质资源。

  新京报:丰台区推出的集群办学到底对百姓有什么帮助?

  张立新:集群办学是促进优质教育均衡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我们的集群办学不是跟风,2011年开始试点,发现比较符合促进教育优质资源均衡,我们才扩大范围的。从去年9月份至今,我们又把这些集群进行了完善,成立了集群成员大会和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相当于把整个成员全部调动起来了。

  集群教育的最大意义是什么?对于教育内部讲,就是把所有教育资源进行共享,无论硬件、软件、课程、教师。其实它最大的意义在于改善了所在区域的社会治理,我们很多的课程是为社区老百姓提供的,其实就是由我们教育治理的改变反过来影响这个区域内的社会治理层面的一个改革。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