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时事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3:时事评论
下一篇

女司机道歉了,人肉搜索者哪儿去了

2015年05月12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议论风生

  当人们开始人肉搜索女司机,舆论审判的后果大大超越“罚当其罪”的限度。当事人再怎么声称“拿起法律武器”,都显得无力之极,因为跟他对抗不是有身份有名字的个人,而是无影无形的一群人。

  成都“女司机被暴打”事件已发酵太久,整个过程一波三折。昨日,被暴打的女司机卢某授权媒体发布致歉信,对于违章驾驶、开斗气车的行为,自愿接受相关处罚。从措辞上看,这封致歉信还是有诚意的。尤其是下面这一段令人唏嘘:

  “在这个事件里,我深知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给我及我的家人带来了多么大的伤害,它将多么深远地影响我的生活。所以我亦不愿男司机张先生和他的亲人也遭遇同样的境遇,所以,恳求大家能到此为止,我们都已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奉劝众位战意正嗨的网络斗士,该收手了。女司机固然有不对之处,但她的错误绝不应该付出隐私作为代价。此事的发展已经超出驾驶文明的讨论范畴。

  这件事为什么会成为全民话题,其实也有规律可循。像任何一个全民级的网络热点一样,它具备几个特征:(1)讨论门槛低。每个人都能讲几句,尤其司机群体更是感同身受,情绪容易带入;(2)有明显的槽点。女司机的错误是板上钉钉,挨骂是必然,骂人的分寸则全凭自觉;(3)有延展性。事件之初,当事人就暴露了足够多的个人信息,给后来的舆论狂欢提供了足够多的燃料。

  诚如卢某道歉信中所说,两名当事司机已经付出惨痛的代价。这样的代价并不完全是法律给他们的,压力的来源更多是网络舆论。有人可能觉得卢某道歉是人肉搜索的功劳,所以下次还要这样。但是说实话,卢某的遭遇甚至让我这个围观者都感到恐惧。

  网络热点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也许下一个被人肉的对象就是你自己。当一个人不慎掉入舆论的漩涡中,他的一切乃至家人的一切都可能成为全民审视的对象。开房跟开车有什么关系,但舆论一旦开始狂欢,还管得了你这个。舆论审判的后果大大超越“罚当其罪”的限度,但是失控的舆论却无人负责。当事人再怎么声称“拿起法律武器”,都显得无力之极,因为跟他对抗不是有身份有名字的个人,而是无影无形的一群人。

  程序正义、隐私权统统在众人的痛骂中失效,没有人为你挺身而出。在文明社会,一个人犯了错,哪怕自己也是受害者,他都应付出代价。但是能够对他进行惩罚的,唯有法律。这样的社会才能给人提供基本的安全感。

  女司机已经道歉了,表示愿意承担任何法律责任,那些搞人肉搜索的“义士”们不只是应该收手,而是也应该向这位女司机道一个歉。这个时候,有没有人肉搜索的“义士”勇敢地站出来,道个歉,承担自己的法律责任?

  □西坡(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