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7:旅游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7:旅游周刊·特别报道

了解二战,先进博物馆(5)

2015年05月13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法国卡昂和平纪念馆。图/CFP

  (上接D06版)

  诺曼底大大小小的30多处纪念馆

  富有历史感的法国人在这块土地上培育了独具特色的“二战纪念文化”,纪念馆、军人墓地是“纪念文化”的核心内容。粗略计算,诺曼底大大小小的纪念馆有30多处。其中,首屈一指的要数诺曼底首府卡昂(Caen,也称卡恩)的“二战纪念馆”(又称和平纪念馆)。1986年,诺曼底战役交战双方12个参战国的领导人共同为它奠基,每人带来一方象征本国的石头,每一块上都镌刻着谴责战争、祈祷和平的铭文。联邦德国送来的那块石碑上刻着:“德国人民承认:人的权利不容践踏,人的权利永不失效,此乃人类社会的根本”,这无疑是对纳粹德国践踏人权、残酷迫害犹太人历史的反省。博物馆内列有第三帝国国旗、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党旗以及以希特勒凶悍照片为封面的禁书。从“不为犹太人服务”的标识牌,到“ACHTUNG毒气齐克龙B”警示、1945年卡昂城被毁时的全景照,无不显示了当时战争的残酷。

  除了卡昂的二战纪念馆,阿罗芒什(Arromanche)小镇上的诺曼底战役博物馆也是必访之地。在诺曼底盟军登陆计划中,真正大规模的行动是在小镇阿罗芒什进行的。比起奥马哈海滩的残酷血腥,阿罗芒什登陆更像是个周密浩大的工程。如今在小镇里,建有诺曼底最大的盟军登陆博物馆。

  拯救大兵瑞恩与诺曼底美军公墓

  看过《拯救大兵瑞恩》的人都不会忘记影片开头的标志场景———位于法国奥马哈海滩高地上的诺曼底美军公墓。1944年6月6日那场悲壮的登陆战役使十几万美、德、英、加等国官兵长眠于此。

  美军公墓1956年正式开放,法国政府1979年将它作为永久领土赠予美国,这是一片被精心打理的绿色草坪,四周环绕着苍松、灌木和玫瑰,洁白的大理石十字架在草坪上相互交叉排列,圣洁而威严,望不到尽头。

  公墓中每个十字架纪念碑上都刻有烈士姓名、军衔、部队番号、家乡和阵亡日期。据说《拯救大兵瑞恩》的人物原型就安葬在这里,不过公墓管理方并没有刻意标注他们的墓碑位置,因为所有牺牲者都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

  军事迷更爱拉康布德军公墓

  对于军事迷张斌来说,不远处的拉康布德军公墓,更有看头。它在诺曼底一个偏僻的角落,既看不到大海也没有安检,甚至没有门卫。去那的人不太多,要么是从德国赶来的,要么是来受教育的小青年,还有就是世界各地的军迷了。

  “这是我见过最有设计感的墓地。入口一下子抓紧了我的心和视线。”张斌说,入口非常狭窄,刚刚好一个人能够通过,稍微胖一点,都得侧着身才能过去。

  整个墓地都比较荒凉,里面有一些小建筑,介绍了德军当时的作战情况,公墓的一些情况,以及德军在不同地方的一些公墓位置,比如在北非,在德军曾经作战的地区,也有公墓照片介绍,算是小小的一个纪念馆。

  根据战败条款,战败国不允许使用颜色鲜明的材料来修饰墓地,所以德国人就使用了黑色的火山岩。这个跟其他的墓地,特别是美军的墓地,形成一个鲜明的对照。

  墓地里有两种墓碑,一种是十字碑,不大,只到膝盖、大腿位置这么高,五个一组,很稀疏地排列在墓区里,不像美军的公墓,一排一排的。更多的是墓碑,是直接镶嵌在地上的,有的只写着名字,没有家乡,也没有部队,有的甚至名字都没有,就写着一个德国士兵,或者两个德国士兵。

  拉康布德军墓地是法国最大的军人墓地。中央是个圜丘,下面掩埋着207名无名和89名身份得到确认的士兵。圜丘上面的雕塑远看像只鹰,帝国的雄鹰。

  除了美、德军公墓,诺曼底海滩地区还有同为盟军作战国成员的英国和加拿大烈士公墓。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