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出租车改革,不能只是义乌等地踽踽独行,其他地方也应加快探索,在既有的改革认知公约数下迈步,以地方主动求解为整个社会破题聚合动力。
营运权使用费今年将降低到每车5000元,明年开始全部取消;到2018年,义乌市政府将放开出租车准入市场,不再管控出租车数量;出租车运价逐步从政府定价向政府指导价、行业定价、协商定价过渡;鼓励“专车”……近日,酝酿许久的《义乌市出租汽车行业改革工作方案》出台,因亮点纷呈,它引发广泛关注。
尽管取消营运权使用费,离坊间误读的“彻底取消份子钱”尚有差异,但毋庸置疑,义乌版方案是全国范围内首个旨在彻底打破出租车市场垄断格局,将整个出租车行业交还市场的改革方案。在某些地方整治打压专车市场,如广州查处Uber推“如约”之际,义乌出租车改革方案让人耳目一新。
在出租车改革上,义乌做了先行者,姿态本就可嘉。而究其方案本身,无论是用明晰时间表对“逐步”的节奏框定,还是具体改革举措,都值得肯定。要看到,今年1月,辽宁省也传出拟立法逐步取消出租车“份子钱”,但它并无时间表;而南京也明确,4月1日起市域出租车份子钱每月下调200元到800元不等。相较之下,义乌的相关改革举措,更能体现出“质变”特征和尽快消除痼疾的决心。出租车改革利益盘根错节,义乌说改不也就改了嘛,真要改革,有什么难的。
时下我国出租车行业改革势在必行,但怎么改又聚讼纷纭。在价格、供需失衡、服务态度等表象问题下,最需要厘清的内核其实只有两个:一是该行业能不能完全市场化,二是完全市场化是否会抬升社会安全风险。这两者都不难找到答案。打不打车,打什么样的车,属于典型的自由意志,出租车行业具备完全市场化的一切要件。至于是否会引发安全风险,关键在于市场自发秩序与政府公共管理义务的嵌合。因而,出租车行业该向更加市场化的方向改革,本不该模棱两可,更不该出现倒退。
现在不少地方的问题,不是找不到改革方向,而是向市场化迈进时动弹不得。以特许经营为基石的市场搭建过程,为这个市场注入了行政干预惯性和垄断型市场特征,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出租车司机收入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拉低了服务水平;出租车公司作为行业资格的卖方和权益收取方,缺乏向现代企业进化的动力;权商合谋式管理对于任何市场发育出来的异质,都欲加驱逐。以前是打车软件,现在是专车市场。
在此情境下,义乌的改革方案,无论是取消出租车准入限制、数量管制、价格管控等,还是鼓励“专车”,都是遵循着市场化逻辑,意在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主导作用,促使政府从中抽身。它也有助于在铁板一块的“垄断运营”局面中豁开一道口子。当然,虑及义乌作为发达县级市的特征,在目前这个阶段,没必要期待它提供全国通用的出租车改革路径。但义乌方案的价值就在,它显现出打破权商合谋格局的勇气,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尝试。
出租车改革,不能只是义乌等地踽踽独行,其他地方也应加快探索,在既有的改革认知公约数下迈步,如行政松绑、压减运营权使用费等,以地方主动求解,为整个社会的出租车行业破题聚合动力。
相关报道见A18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