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时事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3:时事评论
下一篇

“亲近政府”的尺寸如何拿捏

2015年05月14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议论风生

  在任何一个国家,企业家远离政府都是不现实的,而对很多中小企业负责人来说,自己必须主动“亲近政府”,而每一次“亲近”都是一种“大考”。

  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林做企业的方法是“亲近政府,远离政治”。日前在新京报的专访中再次谈到这个话题时,他表示,“这句话的核心就是要走市场,搞自己的商业模式,但我也不赞成远离政府,在中国我觉得远离政府太假了。你不理政府不理党,显然太假了。”

  尽管王健林的主张——“亲近政府,远离政治”提出已经有几年了,但在今天的语境下再次琢磨这句话,仍有一番“味道”。

  众所周知,多年来很多官员的“朋友圈”中少不了企业家,企业家的“朋友圈”中一般也少不了官员。但在重拳反腐的当下,很多官员与企业家之间互相刻意保持一定距离,甚至企业家打电话官员也不接。这时候,如何“亲近政府”是个问题。

  目前,还是简政放权的改革关键期,很多项目审批权或已取消或已下放,企业是否还有必要“亲近政府”,也有不同意见。当然,不“亲近政府”不等于远离政府。尤其是在腐败案例频出的当下,如何拿捏“亲近政府”的分寸更是一个问题。

  在任何一个国家,企业家远离政府都是不现实的。原因很简单,无论是企业生产的商品还是企业提供的服务,都要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监督,企业纳税、出口等方面也离不开政府服务。

  从我国国情来说,企业家更不可能远离政府。其一,很多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中。此外,项目环评、规划、建设等方面也离不开政府监管。

  其二,政府仍掌握着大量审批权。虽然十八大后从中央部门到地方政府,大幅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但一些行政审批事项下放后遭遇“肠梗阻”,并未真正落地;还有很多审批事项必须保留,所以,远离政府也是空想而已。

  而关于“亲近政府”的尺寸。有人会说,“亲近政府”很好把握尺寸,那就是不去行贿。表面上看上去有道理,但实际情况更复杂。

  而对很多中小企业负责人来说,自己必须主动“亲近政府”,而每一次“亲近”都是一种“大考”。

  处理政商关系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如何让这门艺术不再成为企业的“大考”,关键应该在健全市场体制的基础上,分清权力边界,并让整个运行过程公开透明化。

  □冯海宁(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