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2:星期五周刊·娱乐拼盘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2:星期五周刊·娱乐拼盘

好莱坞花瓶成功转型,从龙套到演技派,海瑟薇、朱莉们经历哪些辛酸

靠脸在好莱坞真吃不饱饭

2015年05月22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凯拉·奈特莉
妮可·基德曼
安妮·海瑟薇
娜奥米·沃茨
安吉丽娜·朱莉
茱莉亚·罗伯茨

  查理兹·塞隆的成功转型,是所有好莱坞花瓶女演员们的榜样。把美从脸上收敛起来放进心里,或是干脆扮丑,折磨自我折磨观众,这仿佛成为偶像派到实力派的必经之路。虽然方式略显模式化,但美貌就像是考验演技的干扰信息,相信很少有人能做到完全不分心,转而关注所谓的内在。于是,安妮·海瑟薇剪短了头发暴瘦20磅,安吉丽娜·朱莉从野性少女转型去驯化年轻演员……好莱坞也欣然为她们的牺牲埋单,各大电影节奖项双手奉上。其实,仔细想想,一味强调内在忽视外表,难道不也是种歧视?

  凯拉·奈特莉

  即便当女配也给英国人搭戏

  花瓶岁月

  父亲是演员,母亲是剧作家,凯拉·奈特莉9岁时就出演了电影《乡村情事》,而早期最为人所知的角色则来自《我爱贝克汉姆》,青春烂漫的气质为这部体育题材电影增色不少,在美国这样一个对足球缺乏热情的国家里取得了相当不错的口碑;2003年,她与约翰尼·德普和奥兰多·布鲁姆搭档,在《加勒比海盗》中饰演野性难驯的总督女儿,也因此大红大紫。但就像她之后出演的《亚瑟王》一样,她被好莱坞稀释成了“男色电影中锦上添花的点缀”。

  转型利器

  文艺寻突破

  现在很多人用“英伦玫瑰”形容凯拉·奈特莉的古典气质,这个代名词此前的主人是因《理智与情感》闻名的凯特·温斯莱特。其实,这一切应该感谢英国导演乔·怀特,两人首次合作的《傲慢与偏见》便让奈特莉收获奥斯卡奖、金球奖最佳女主角提名,并且之后合作的《赎罪》《安娜·卡列尼娜》也让奈特莉顺利完成转型。

  在英伦古典路线外,奈特莉也尝试在文艺电影方向寻找新的形象与定位,《爱的边缘》《一夜迷情》《别让我走》等皆属此类,而《危险方法》中她奉献的女病人萨宾娜·斯皮勒林堪称形象尽毁,淑女范儿终于被打破,而《歌曲改变人生》中,她也大胆尝试在电影中的歌唱事业,简单的治愈系电影反而显出她不着痕迹的演技,就像是生活在你周围任何一个没有成功却又还没完全放弃的小伙伴。

  在2015年奥斯卡的大热影片《模仿游戏》中,搭档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在片中饰演曾和图灵有过一段情缘的琼恩·克拉克,虽然戏份不重,但二人彻底摊牌的那场戏相当精彩,演出了一个爱而不得却又固执坚守的女性形象,奥斯卡奖、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美国演员公会奖等一系列提名算是对她演技飞跃的认可。

  妮可·基德曼

  突破瓶颈又再次进入瓶颈

  花瓶岁月

  3岁学芭蕾,10岁就接受专业表演艺术训练,看上去妮可·基德曼要想成为优秀演员只需要点运气就够了,可事实并非如此。尽管14岁时就在影片《丛林圣诞节》中出演配角,但直到和汤姆·克鲁斯出演了《壮志凌云》后,人们才开始注意这个新人,而且是她和男主角的爱情之上,而在表演上,确实也缺少称得上有表演可言的代表作。事业和情感的角力在她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所以不得不提她和汤姆·克鲁斯那段长达十年的婚姻。在这十年间,她成了真正的明星,而不是演员。

  转型利器

  “假鼻子”

  2001年,妮可和阿汤离婚。同年,她出演了巴兹·鲁曼执导的歌舞片《红磨坊》,凭借这个巴黎红灯区的舞娘角色,她曾经的舞蹈功底终于得到发挥,收获第一个奥斯卡影后提名。2002年,她在电影《时时刻刻》中饰演英国天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那个假鼻子为她赢得表演之神的垂青,将奥斯卡、金球奖以及柏林电影节等多个影后奖座收入囊中,这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她的美貌和演技同时得到认可。但不得不说的是,2010年的《兔子洞》是她最后一次演技爆发,把那个绝望地在情欲中寻求慰藉的母亲演得入木三分,也为她带来第三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不过,如今妮可正处于失去花瓶,又丢了演技的阶段。2011年至今,她参与演出或制作的影片达十部之多,其中不乏像科林·费斯、朴赞郁、蒂姆·罗斯这样公认品质影人的加入,可几乎没有例外的是,她演哪部砸哪部,很多人甚至将她看作决定是否要看一部影片的风向标。前不久,她与沃纳·赫尔佐格、詹姆斯·弗兰科合作的《沙漠女王》在柏林电影节首映,再次遭遇差评。

  安妮·海瑟薇

  在哪跌倒,在哪爬起

  花瓶岁月

  大学主修英文、辅修妇女研究的海瑟薇,17岁时出演美剧《爱的初体验》进入演艺圈,可惜并没有一鸣惊人的效果,直至2001年《公主日记》,她终于找到适合自己的路线,一点点书卷气,一点点活泼可爱,迅速打开了知名度。不过,初尝成名滋味的她为了出演《公主日记2:皇室婚约》,放弃了主演电影版《歌剧魅影》的机会,棋差一招,结果就被定型成了只会闪烁着小鹿般的眼神,咧嘴傻笑的甜姐,此后的《少爷返乡》《魔法灰姑娘》等同类型影片也限制了她的演技。

  转型利器

  飙唱功

  毫无疑问,李安的《断背山》是海瑟薇演技路上的第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个泼辣果敢的同妻让她瞬间摆脱掉了甜美少女形象。虽然被小部分墨守成规的影迷质疑,但她赢得了大部分观众认可。看得出她在李安的调教下,在表演上着实是下了番苦功,至少开始和演技二字有了关联。紧接着和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的《穿普拉达的女王》大获好评,也与此前的磨砺不无关系,在老戏骨梅姨面前没有表现出很明显的生涩,就已经是一大进步;而先后接演《成为简·奥斯汀》《爱情与灵药》《一天》等风格各异的影片也让她的形象趋于多元。

  2011年,当根据同名歌舞剧改编的电影版《悲惨世界》剧本摆在她面前的时候,海瑟薇没有犹豫,她没有重蹈《歌剧魅影》的覆辙,终于迎来第一个事业高潮,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实至名归。她剪去了长发,减重20磅,脖筋微涨,两颊塌陷,难度颇高的演唱段落也能一镜到底。当完成蜕变的海瑟薇出现在诺兰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和《星际穿越》中时,人们已经看不到昔日小妞电影中的影子。

  娜奥米·沃茨

  大器晚成得益于跑龙套生涯

  花瓶岁月

  幼时,看母亲在舞台上表演的曼妙身姿,让深受震撼的娜奥米·沃茨决定走上表演之路。虽然很早就在美剧《聚散离合》、电影《情挑玉女心》等出演了些龙套角色,但事业发展之缓慢,让她不得不兼职做模特度过一年以此糊口,还在时尚杂志做过编辑。1993年,她只身来到好莱坞,整整六年接了将近13部影片,但要么是配角要么是不需演技只用尖叫的恐怖片,反正都是些别的大腕推掉不愿意演的角色,她也因此在片场混了个脸熟,见识了各种各样的片场怪事。

  转型利器

  “精神病”

  1999年,她穷得交不起房租被扫地出门后,接到了导演大卫·林奇《穆赫兰道》的片约,在这部后来被奉为精神分裂经典之作的影片中,让她在片场6年磨砺出的演技得以施展。2003年,名导亚利桑德罗·伊纳里图就是看过《穆赫兰道》后决定让她出演惊悚犯罪片《21克》,奥斯卡也终于看到了这位大器晚成的澳洲姑娘身上的爆发力。虽然仍然在美版《午夜凶铃》《金刚》这样的商业影片中充当花瓶,但双向开花的她也能在《面纱》这样的文艺片中展现她演技沉淀的部分,即便在大卫·柯南伯格的《东方的承诺》中虽然戏份不多,但也算得上是她难得的代表作之一。

  2015年拿到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鸟人》,是她与亚利桑德罗·伊纳里图的再度合作。迈克尔·基顿、爱德华·诺顿、艾玛·斯通各个都在发疯般地飙戏,娜奥米·沃茨虽然没有获得女配提名,但这却是她有史以来最成熟的一次表演,似乎看得到这些年在好莱坞摸爬滚打中,她所获得的加速成长。美貌随岁月退去,也许是不可挽回的无奈,但她把皱纹变做财富,每一帧都留下游刃有余的自信,未尝不是一种幸运。

  安吉丽娜·朱莉

  从不享受镜头前的一切

  花瓶岁月

  由于演员父亲强·沃特的缘故,朱莉入行演艺圈顺理成章。在做了一段时间的职业模特后,她决定在李·斯特莱斯伯格戏剧院和纽约大学进修,并开始在剧院表演。1993年在《电子人2》中得到一个跑龙套的小角色,是她的大银幕处女作。1995年《恶女帮》中魅惑的流浪少女长腿一角,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之后在电视圈浸淫的几年,性感叛逆的标签,贴满了她的表演和生活。其实朱莉身上的标签,在今天看来,也是困扰许多女演员的枷锁。

  转型利器

  性感变感性

  2000年,朱莉凭借在《移魂女郎》中冷艳的精神病少女形象,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相较于之前同样获奖的角色,这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她的表演与灵魂合二为一。此后,她身上所散发出的致命性感被加倍放大,《原罪》《古墓丽影》《机动杀人》《史密斯行动》,她被塑造成充满成熟韵味的邪魅女神形象,不过此时的朱莉已经不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银幕味道,在接演《通缉令》《特工绍特》的间歇,出演了《换子疑云》《坚强的心》等电影,固执寻子的单亲母亲克里斯汀、千里寻夫的记者玛丽安两个角色获得评论界的盛赞。

  当然,极富野心的朱莉也并没有让自己的事业止步于表演,她主动转型成为导演,拍出了《血与蜜之地》《坚不可摧》等将焦点投射向战争和人性的电影,她表示,“其实我一直都不享受表演,我也不想总出现在镜头前,对我来说做导演比当演员更让我快乐。”

  茱莉亚·罗伯茨

  大嘴不笑时,就应该给奖了

  花瓶岁月

  出生于演员世家的罗伯茨17岁高中毕业后就跟随姐姐在纽约开始模特生涯。受到演员哥哥的引荐,1986年,她在电影《血红》中出演生平第一个角色,但仅仅只是出现在背景画面中。幸运的是,她1988年主演的爱情喜剧《现代灰姑娘》很快受到好莱坞注意,1990年和李察·吉尔合作《风月俏佳人》名利双收,此后她被定义为大嘴甜姐,《我最好朋友的婚礼》《诺丁山》都是这个路线。很适合她,但完全不需要演技,毕竟影片类型决定了演员并不需要过分发力。

  转型利器

  眉头紧锁

  2000年,聚焦环境污染的《永不妥协》以其极具深度的社会题材,让总在镜头前傻笑的茱莉亚·罗伯茨一下严肃了起来。片中她塑造了一根筋倔到底的正面母亲形象,学院派向来欢迎美丽动人的女明星偶尔蓬头垢面的尝试下演技为何物,并大方地给出各种奖项鼓励,除了获封第73届奥斯卡影后外,还有当年的金球奖影后、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影后等。

  《蒙娜丽莎的微笑》《偷心》《美食、祈祷和恋爱》《八月:奥色治郡》……后期的茱莉亚·罗伯茨的影片无论类型如何,都发挥相当稳定,即使2004年拍完《十二罗汉》后,她曾淡出影坛了一段时间,但不管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片都能驾轻就熟,自然演绎,只是,现在的她因为因为年龄和戏约的关系,缺乏这一阶段真正的代表作。

  撰文:田颖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