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2:书评周刊·儿童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2:书评周刊·儿童

纸上的旅行 意义的探寻

2015年05月23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地图(人文版)》
作者:亚历山德拉·米热林斯卡和丹尼尔·米热林斯基,一对波兰80后小夫妻。他们用一种独特、古老的书写方式,书写每个国家的国名,为每个国家量身定制。以俏皮的线条、笔触,勾勒出各个国家民族的地理特性,兼具知识性和娱乐性。
版本:贵州人民出版社

  我家菜虫同学最近写了一篇抨击父母之爱的文章,列举其亲生父母诸多罪状,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在菜虫眼里,与父母相处的这10年,这对可悲的父母唯一可取之处,就是经常带他去旅行。读完菜虫吐槽的文章,我作为虫爹,在报以两声干笑而外,终也还有一丁点欣慰之情呢。

  不过,这倒也正说明,旅行对于孩子的意义,无论怎么高估都不为过。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现在倒是觉得,“行万里路”,可能在某些特定的年龄段,比“读万卷书”还要重要。旅行,遇见差异,遇见不同的风土人情,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遭遇美丽新世界的过程。发现的美妙,不断地让孩子们在满足好奇的同时,又生发新的好奇。而在这不断地发现与体验的循环中,其独立思考能力得以激发,其思维理性不断得到加强,一个孩子终于从其襁褓之中,逐渐迈开他探寻世界的步伐,这多么令人赞叹!

  而在我的观念里,尤其注重的一点是,旅行所遇见的丰富的差异,对于养成这个孩子兼容并包的心胸,懂得求同存异,群己权界,善莫大焉。去年圣诞前夕菜虫曾去香港,对香港的繁体字、粤语等等,均有疑问,他不断向我与虫妈发问,直到我拙于回答颇有些恼羞成怒之境地。然而我又很欣喜,因为,关键不在于我们这些父母能否及时给他答案,而在于他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了,并独立思考了——他开始明白差异是广泛存在的。 □蔡朝阳

  阅读

  另一种旅行

  然而,问题在于,旅行并不是日常行为。那么,这个时候,阅读就成为另一重时空的旅行。我们知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之中,阅读和游戏建构了这个孩子对世界的认知。也就是说,认识这个世界,是孩子的本能,是孩子认知发展的必然指向。菜虫小朋友5岁的时候,就对地理感兴趣了。他曾连续问我一系列问题:车库底下是什么?我说地壳。菜虫又问,地壳下面是什么,一直问到地核下面是什么为止。对于地核下面是什么这一问题,我张口结舌,视之为天问,理屈词穷之际,乃说:地核里面,是费列罗巧克力。菜虫哈哈大笑,断言“地球是颗费列罗”,这才心满意足。

  事实上,在这个年龄段,我们曾无数次围着地球仪细细观看,看蓝蓝的海水,高高的山峰,看南极洲为何有企鹅,而北极只有北极熊。而我总是好奇的一点在于,在这些瞬间,这颗小脑袋瓜里,究竟在发生着什么样的剧烈活动。我深知我无从把握那个思维深处的运动,亦同样无从把握,这些运动将会带给他一个怎样的未来。但我可以确定的是,我们家长需要做的事,就是尽己所能,保护这些乖孩子乃至熊孩子的天生好奇。

  这种好奇,在阅读的时候,也随时可见。现在,轮到我们来阅读地图了。菜虫一个人躺在宽大的床上,他的面前是这本大开本的《地图》一书,他不断发出惊喜的感叹声,就像这个瞬间,他已经拥有了全世界。我想起我在菜虫的这个年纪,也曾梦想着乘坐热气球,环游世界。一张巨大的世界地图,就是我们纸上旅行的起点。而想象力,就是我们飞翔的翅膀。是以,我满怀欣悦,这一本书,就是整个的世界。

  画笔

  童心与爱意

  我喜欢《地图》一书稚拙的画笔。这完全是充满孩子气的淘气涂鸦。而被各种事物挤得满满的构图,则让我失笑。我当然知道如此密集的布列是作者有意为之,并且我同样认为,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事物并列在一起,比如英国这一幅图中,将亚瑟王放在斗牛犬边上,或许就是出于作者的诙谐之心。调侃历史人物,并非不成体统,倒是一种豁达与开放的心态。正因为如此,仅就其构图而言,信息量便大得惊人,是以区区一页画纸,便让你流连不已。因为你总会充满发现的惊喜。

  我一直以为,每一个童书的作者,其实内心深处,都藏着一个不肯长大的小人儿。如E·B·怀特,一手写政论,一手作童话。若不是心里有一个小人儿在主持,作为春猪的威尔伯,估计也很难看到圣诞节的雪。是以,作为一本地理图册,竟然可以这么“萌萌哒”,可见作者也是一贯的卖萌专家?在我读到德国这一页时,目睹歌德红扑扑的小脸蛋,以及狮王般怒发冲冠的爱因斯坦时,不由得又一次失笑。尤其,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体制之下,地理完全不是这样教的。我们可以回想我们曾见过的那些严肃的地图册,国别森严,主权高于一切,凛然不可侵犯。尽管阅读仍有趣味在焉,也仍有发现的快乐,但总之给人僵硬死板的感受。而当世界以这本《地图》的方式呈现时,我们不但充满了发现的惊些,更充满发现童趣的惊喜。这些童趣里面,是作者的满怀爱意。

  菜虫同学因为他最近在读罗尔德·达尔,因此对英国最感兴趣。这当然是充满惊喜的一页,大本钟,伦敦桥,一一近在眼前。长头发的牛顿在最左上角,看上去是一个严谨的绅士。莎翁标志性的光脑门,亮晶晶充满智慧。而卓别林的小胡子,惟妙惟肖。达尔文最好玩了,他脚下是一只大猩猩——谁叫你说,人是猴子变的呢?唯有遗憾的是,尽管构图密集,哈利·波特跟霍格沃兹学院,仍是没有机会出现。

  中国

  在世界之中

  我要到读大学,读完《剑桥中国隋唐史》,才逐渐告别以往那种中国中心的历史观。此前,所有的历史,对我来说,可能只是中国史,而周边民族,无非是汉族历史的注脚。读图,让我再一次获得了世界性的视角,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中国,在世界之中,是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我们很为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骄傲,但当我们将中国这一页巨幅插画放在世界地图之中的时候,你就完全不会再有那种故步自封与夜郎自大,你会赞叹于中国人的伟大发明,你同样会赞叹于全人类的伟大发明。

  然而我还是会心地笑了。在中国这一彩页上,关于食物的内容,远远多于其他文明古国。天哪,我们发明了多少独特的吃法啊。相比之下,日本的天妇罗、寿司、味噌汤什么的,简直弱爆了。光是豆腐,我们就有普通豆腐、麻婆豆腐、臭豆腐之分,我们还有烧卖、春卷、饺子、包子、松花蛋……各种点心,一一排列在这本《地图》,跟打太极拳的老者,习武的李小龙,京剧的面具一起,成为中国的标签。这个瞬间,不由得人不联想到安东尼奥尼啊。然而,就思想者而言,我们在此图中只有孔子。或者说,伟大的、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真正有原创性思想,影响了人类历史进程的,唯有孔子。孤独的,拱手作揖的孔子,与花样翻新的吃食之间,倒也是有趣的对比。

  我相信未来世界的日渐开放不可逆转,那么我乐意菜虫用去大量时间,去旅行,也在纸上展开旅行,探究世界的奥秘,也寻求自身存在于世的意义。我乐意菜虫用去大量的时间阅读诸如《地图》这样书籍,还有一个原因是,这样展现世界的丰富多彩的书籍,价值多元而心态开放的读物,这有助于我们的孩子,按照教育的最美好愿望而成长:他是一个独特的中国人,同时也拥有一颗开放而不羁的世界心。

  《地图》

  一本百科全书

  我想说的是,这不是一本图册,而是一本百科全书。是一本以绘本方式呈现的百科全书。是以,在这里,国界是有的,但是却不是最重要的。我常以为,国界多意味着隔离,而文化却渴望交流。是以,这个百科全书,淡化的是国家差异,凸显的却是各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各种文明对现代世界的价值与贡献。正是因为这些不同文化形态的存在,才构成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这些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普遍的聪明才智,即便彼此之间有隔阂、有偏见,甚而有敌意的始终存在,但仍然一直在彼此交流,没有什么能够阻挡这种交流的实现。这样,才有我们现如今更加平坦的,更加自由与美好的世界。

  前面我们说,旅行,告诉我们差异在哪里,群己权界在哪里。现在,读图——纸上的旅行,同样使我们领略文化的繁复多样。仍以英国为例。菜虫津津有味地读了十几分钟,只聚焦于这一页。接下去我在读的时候,也津津有味地搜寻了十几分钟。我注意到了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而菜虫注意到了彼得·潘,约克郡布丁,以及尼斯湖水怪。在同一个页面之中,鉴于父子两人的年龄差异,我们所见自也不同。而相同之处则在于,我们在读图之中,仍然是在试图建构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菜虫读这一页,他的阅读背景是罗尔德·达尔,而我的阅读背景,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麦克法兰的《现代世界的诞生》。作为一本百科全书,《地图》满足了父子不同的阅读需求。而我的赞叹则在于,一本“萌萌”的地理图册,竟然也包含了现代性的学术视野,这片土地,这个民族的杰出人士,他们创造发明,进而影响现代世界走向,那些点点滴滴,尽管是拥挤不堪的,然而仍是神奇地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