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6:教育周刊·活动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6:教育周刊·活动

走进北京京剧院 边玩边学“看”京剧

2015年05月25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5月16日,北京京剧院的一位小生演员邀请新京报小记者上台,体验戏曲的身段和念白。当日,新京报第四届小记者参观了北京京剧院。
新京报小记者在京剧院观看武戏表演。
在北京京剧院艺术传承陈列展厅,新京报小记者参观体验戏台布景。

  5月16日,30多名新京报第四届小记者来到北京京剧院,参加新京报小记者月度活动。小记者接触到梅兰芳、尚小云等名角的道具、戏服,观看了武戏表演,并把自己对京剧的疑问与京剧院的老师进行了交流。活动最后,小记者们获得了北京京剧院赠予的免费演出票,为“北京京剧院探秘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未来他们将走近真实的舞台,感受京剧的魅力。

  5月16日一早,30多名新京报第四届小记者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北京京剧院开启京剧探秘之旅。本次月度活动得到了北京京剧院的大力支持,他们为小记者们安排了丰富的观赏和体验活动。

  接触名角道具 了解点翠工艺

  参观的第一站是艺术传承陈列展厅。陈列展厅于2013年底建成,里面收藏了大量梅兰芳、尚小云等名角使用过的戏曲道具、服装等珍贵物品,还有大量图片、文字资料,系统介绍了京剧及北京京剧院的发展历史。

  小记者中,有些人之前接触过京剧方面的知识,所以面对京剧院老师的提问并没有“露怯”。在参观展厅时,讲解的老师指着玻璃罩里一个“大胡子”道具问小记者们这是什么,马上有人应答:“髯口!”老师很满意,笑着说:“很不错!上次有小朋友来叫这个‘胡子’。”

  当然,见到这么多珍贵的戏服、道具,小记者不免啧啧称奇。当老师介绍凤冠上的“点翠”工艺时,有些小记者感到很新奇。这里的“翠”并不是上的颜色,而是指翠鸟的尾巴尖或翅膀尖的毛。由于点翠工艺有些残忍,现在已经很少这样做了,留存的老艺术品更显得弥足珍贵。

  观赏武戏表演 感受舞台魅力

  参观完展厅,一场短暂而精彩的武戏表演随即上演。北京京剧院的青年演员特意为小记者们带来了京剧中的一些经典武戏动作和招式。看着各种道具在演员间熟练翻飞,小记者们不时鼓掌喝彩,为京剧的魅力所叹服。由于有乐队现场伴奏,担心小记者们的听力受影响,剧院工作人员还特意为他们准备了耳塞。

  “现场看的感觉和看电视很不同。”一位程派小票友说,现场的声音会更自然,戏迷的“叫好”也可以渲染气氛,而这些“杂音”电视转播时可能都会处理。总体而言,现场看京剧的效果会更好。

  现场互动问答 普及京剧常识

  在武戏表演之后,京剧院为小记者们安排了一场京剧知识讲座,并特别穿插了互动环节。

  北京京剧院的一位小生演员和一位青衣演员通过PPT向小记者们介绍了京剧的起源等知识,包括京剧的“四功”——唱、念、做、打;“五法”——手、眼、身、法、步;“行当”——生、旦、净、丑;“四大旦角”——梅、尚、程、荀。介绍之余,他们还邀请部分小记者上台,体验戏曲的身段和念白。

  “哪个年龄段学戏最好?”“当下京剧怎么能够普及大众?”在互动提问环节,小记者和家长都就自己关心的问题“采访”了京剧院的老师。京剧院的老师说,北京京剧院开展京剧进校园、进社区、送戏下乡等活动向大众普及京剧。在新媒体时代,北京京剧院还利用微信、微博来传播京剧文化,扩大京剧艺术的影响力。

  探秘京剧院活动结束后,每个小记者还免费领取了一张戏票,引导孩子们走进剧院,真切感受京剧舞台的魅力。

  ■ 访谈

  京剧课堂应该是好玩的

  ●秦艳,北京京剧院副院长

  新京报:近几年,国家非常重视传统艺术文化的发展,北京京剧院都做了哪些工作?

  秦艳:我们和北京市教委共同开展了京剧课堂,今年北京京剧院还和大兴区共同启动了“院区合作·传统艺术启蒙行动”,双方将通过密切合作,推动京剧艺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传承和发展国粹艺术,也包括我们参与新京报小记者活动。

  其实,京剧进校园或者说民族艺术进校园活动已经开展了多少年,北京京剧院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我们进小学会安排《天女散花》、《小放牛》等剧的演出和讲座;初、高中有课本剧,推出一些小剧片断;进入大学,我们会推出完整的剧目,比如《白蛇传》、《屈原》等等。现在我们对京剧是在传承中进行发展,我们会融入一些当下的理念和时尚元素。

  新京报:北京京剧院在传播京剧文化时,是怎样做到融入当下的理念和时尚元素的?

  秦艳:我们会根据不同的群体来调整宣传的内容和形式。比如,我们会考虑用幼儿园小朋友的视角看京剧,思考他会看什么,他会对什么感兴趣。他们喜欢孙悟空,喜欢动漫,喜欢艳丽的色彩。相应地我们就会融入动漫元素,现场给小朋友画油彩的妆,他们很喜欢。

  新京报:您觉得应该怎样向校园、向学生群体传播我们的京剧文化?

  秦艳:我认为首先要培养出学生的兴趣,有些票友拥有的专业知识可能比专业人士还要广,就是因为有兴趣。如果京剧课堂是好玩的、非常有特色的,学生们就会非常有兴趣,而不要一上来就传授知识。

  我们要让学生先接触京剧,知道京剧是什么。京剧首先是传统文化,学生可以从京剧中了解一些历史、英雄、传奇人物等等。京剧里也有孝、忠、义在里面,通过接触京剧,学生可以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这比直接让他们了解身段等知识可能更重要。如果学生有兴趣,愿意去学京剧,可以再去教他。

  新京报:近期,相关政府部门出台政策,鼓励特长生向京剧等传统文化倾斜,您对学生和家长会有什么建议和提醒?

  秦艳:我建议家长还是不要抱有太强的功利性,尤其不要把这种想法强加给孩子,不能为了升学加分而逼孩子去练二胡、学京剧,可以潜移默化地去培养他的兴趣,孩子有他自己的世界、视角和快乐,孩子想学什么,不能强求。

  家长感言

  小梁的学校没有开设京剧课程,但我们之前有个邻居是唱老旦的,邻居非常喜欢她,经常教她一些京剧。所以从五六岁开始,她就开始学习京剧了。到现在,她总共经历过三个老师,从之前的梅派,到现在的张派。

  其实,小梁刚开始学京剧的时候谈不上喜欢,但后来有了很多好感。这次来北京京剧院,她知道了更多的剧目,了解了很多京剧的历史,还见到了很多珍贵的文物。其中,她有一双鞋和一件展品看起来很相似,所以孩子感到很兴奋。

  ——小记者母亲贾女士

  ■ 北京京剧院新编剧目展演季

  6月4日至7日 《下鲁城》

  6月10日至14日 《风雨同仁堂》

  6月17日至21日 《屈原》

  6月24日至28日 《宋家姐妹》

  地点:长安大戏院

  常规票价:50元/80元/120元/180元/280元/380元(茶座)/800元(包厢)

  公益场票价:20元/40元/60元/100元(茶座)

  订票热线:65101310/4006103721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孔悦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