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纵横
对于私立大学而言,金钱是乳母。就像政治献金被视作一种不可扼杀的“权利”一样,你只能让这些学校在吸纳捐赠时尽量公正行事,却没办法彻底断绝他们以名额换捐款的冲动。
最近,一篇发表在新媒体Vice上的名为“去常春藤上学很差劲”的文章,再次把上大学是不是应该追逐名校的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文中对这些学校的描述几乎触目惊心:难以想象的财富、特权、残酷、虚伪和压力。
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私立大学联盟,常春藤盟校对青年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对本地人都难以企及的“上流”名校,对于移民学生和外国学生而言,更是肩背难望。
与享受联邦政府拨款的公立大学相比,这些靠社会捐赠生存的私立大学,对金钱又有着更强烈的偏好。据统计,盟校的学费额度大约是普通公立大学学费的两倍。一个学生每年的学费也几近一个普通中产家庭的年收入。高昂的学费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然而,“的确也有一些人克服疯狂环境、贫穷和歧视来到这里,但他们不是大多数。”
有了钱,可以造就一些更“财大气粗”的科学研究优势和人才培养模式,让学校更加出众、牌头更加响亮。但为了钱,又不得不开一些口子,让一些愿意捐钱的金主有更多的机会把子女送进来,甚至是让一些知名校友实现与学校感情纽带的“家族传承”。对于私立大学而言,金钱是乳母。就像政治献金被视作一种不可扼杀的“权利”一样,你只能让这些学校在吸纳捐赠时尽量公正行事,却没办法彻底断绝他们以名额换捐款的冲动。
入门阶段的这些“不平等”竞争,盟校这等“特权的堡垒”渐渐形成。在盟校读书的学生,可以享受全程辛苦但有前景的精英教育。譬如,有志于从政的,可以由同是校友的父辈的推荐,直接进入政治上层。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是盟校中哈佛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这一经历让他在当政后与美国东部权势集团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而肯尼迪遇刺后,毕业于西部得克萨斯州一所师范学院的继任者林登·约翰逊,到下台前也始终没找到一种与东部同僚“平起平坐”所需的心理平衡。浑身上下的牛仔气,碰到文质彬彬的书斋气,总有一点点的自卑。
这就是美国“精英统治”的奇特生态,广受社会大众批评,却又无可奈何。
对于外国学生而言,盟校精英式的教育,可以让你有更开阔的视野、更强大的竞争力。但更关键的问题是,你是不是一个有志向的人。以金钱作为人生唯一目标的人,终会为金钱问题所困,无论多少都不会满足。课堂教育上,亚洲学生的成绩更可能一路飘A,以更优异的成绩毕业。社会关系上,他们却经常难以像本地人那样有可以延展的政商圈子。这是高分“低能”的又一种变异。
更要命的是,在盟校这样的精英圈子中,外来者更容易双重沾染土豪的“傲慢”和穷人的“偏见”。为什么我比他(她)更优秀,却没有更好的就业前景?没有金钱和物欲之外的追求,也就没有办法在精英教育的缺陷面前站稳阵脚,一旦特权优越感的泡沫破裂,就会更快地掉下队来。教育是一种投资,但如果以金钱的短线回报作为得失衡量标准,选常春藤盟校绝对是一种错误。
□史泽华(北京外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