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片】
贯穿《明日世界》全片的,正是那种对于未来的昂扬乐观主义精神——科技的发展在片中乃是这种乐观主义精神的绝佳注脚。好莱坞把他们曾经的梦魇重述成一部爆米花电影,并用充满童趣的口吻来告诉他们的孩子:未来可以变得很美好,而且真的变得更美好了。
从植入效果来看,《明日世界》跟《加勒比海盗》一样,主要是对迪士尼乐园里实景游乐项目的强势推销,捎带手才跟《星际穿越》一样同情了一把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当然这也无可厚非,本来就是迪士尼制片人从其创始人华特·迪士尼留下的一个“时间胶囊”式的纸板箱里得来的灵感,紧扣这个主题编织故事,迪士尼才会掏钱。
从坐火箭发射到太空然后进行穿越的情节来看,还是很像《星际穿越》的;而来自未来(“明日世界”)的正邪两派机器人(“虚拟仿真人”)互殴,则是《终结者》里的经典设定;至于作为城市地标的某个建筑物其实是个航天发射装置,则让我们很自然地想起《黑衣人》。
不过最直观的类比,却来自于前苏联1985年摄制的一部5集迷你剧《她来自未来》,此剧讲述一个小男孩经由一个传送门不小心来到了未来世界,认识了未来世界的女孩,然后跟这个女孩一起保护读心机,并跟宇宙海盗斗智斗勇的故事——《明日世界》里的男主角乔治·克鲁尼的那条叙事线索,几乎跟《她来自未来》如出一辙,长着雀斑的未来小姑娘以及画面中带有浓厚“复古”意味的未来场景,二者都十分相似,当然《明日世界》里的视觉特效要好得多。
乔治·克鲁尼在宣传《明日世界》时说:“我们这代人,小时候都感觉地球会毁于核战争,可事实不是如此。”贯穿《明日世界》全片的,正是那种对于未来的昂扬乐观主义精神——科技的发展在片中乃是这种乐观主义精神的绝佳注脚,所以,高扬着乌托邦旗帜的《明日世界》,在剧情中指名道姓地反诘着《美丽新世界》、《华氏451》以及《1984》这几本反乌托邦科幻小说代表作;而从《弗兰肯斯坦》以来的科幻作品中对于科技发展的反思和警惕,在《明日世界》的主设定里也完全反其意而用之。
1964年的纽约世博会成为《明日世界》里的叙事起点,那正是二战后新科技革命汹涌澎湃的年代(以航天技术为代表),那届世博会也直接促发了兴建迪士尼乐园的灵感,放在片头自然顺理成章。
纽约世博会里的“未来女孩”把主人公引向一个充满变数的未来,那些乌托邦式的美妙景象面临着时刻化为泡影的强大威胁——这几乎就是对冷战的直接心理映射,站在美国人的角度重审那个时代,克鲁尼的那句话字字珠玑:新科技革命似乎昭示着“美国梦”的触手可及,航天技术的发展让人类不再仅仅是“仰望星空”,这是一个“梦想家”的时代,是一个科技肇始美好未来的时代;但与此同时,这又是一个冷战正酣的时代,航天技术发展的另一面是太空竞赛的白热化,科技进步所带来的,还有时刻威胁着全人类生存的庞大核武库,以至于在冷战的阴影下,人们常常都忘记了未来其实可以变得很美好。
好在冷战结束了,美国人显然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胜利者,虽然环境恶化、恐怖主义等问题还在滋扰着胜利者们的美好生活,但他们已经可以气定神闲地在消费主义的土壤中编制一则胜利者的未来宣言,把他们曾经的梦魇重述成一部爆米花电影,并用充满童趣的口吻来告诉他们的孩子:未来可以变得很美好,而且未来真的变得很美好了。
当冷战的那一头在用“人间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来灌输给全社会时,人类却对未来的乌托邦越来越没有信心;当不切实际的乌托邦理想被放弃后,人们却发现乌托邦式的未来居然可欲且可能了;而这两个斗得你死我活的对手的“奋斗目标”居然如出一辙,更是让人一声叹息。难道,人类互相为敌,只是因为人类需要互相为敌?
□图宾根木匠(影评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