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物档案
邓玉芬
(1891-1970)
1891年出生于北京市密云县水泉峪村,后嫁到密云县张家坟村,一生务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她舍家纾难,先后献出了丈夫和儿子共7位亲人,被当地人民誉为“当代的佘太君”。1970年2月5日病逝,享年79岁。
北京城区往北100公里,位于密云县石城镇张家坟村的新村中心,耸立着一座高大的花岗岩雕塑,雕塑是一位年长的面带微笑的妇女,基座上7个大字概括了她伟大的一生——英雄母亲邓玉芬。
5月26日,不大的广场上行人稀少,村民在广场边闲聊,对于邓玉芬,他们并不陌生,“抗日英雄”“打日本鬼子死了好多亲人”“如果几个儿子没有牺牲,老人家现在肯定大家庭。”
邓玉芬,一个平凡的女性,却在70年前先后送丈夫和5个儿子上抗日前线,最终6位亲人全部战死沙场。
响应号召送儿抗日
史料里简单记录了邓玉芬在1940年前的生活:邓玉芬未成年就嫁给了密云县张家坟村的任宗武。婚后她和丈夫靠租种地主的几亩地过活,先后养活了7个儿子。
1940年,八路军10团挺进密云西部山区,开辟丰(宁)滦(平)密(云)抗日根据地。6月,10团组织游击队,邓玉芬和丈夫商量:我们家没钱没枪,可是有人,在打鬼子这件事情上,绝对不能含糊,就叫儿子打鬼子去吧。于是玉芬的大儿子永全、二儿子永水成为了白河游击队的首批战士。
到了9月,三儿子永兴受不了财主的欺压跑回家来,玉芬知道游击队正缺人手,毫不犹豫地又把三儿子送去了白河游击队,此后三儿子下落不明。
“把儿子叫回来打鬼子”
1941年底,日本侵略者实行“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邓玉芬叫丈夫把在外扛活的四儿子、五儿子找回来,参加了抗日自卫军模范队。
1942年3月,抗日政府发出了“回山搞春耕”的号召。邓玉芬和许多山地群众决定重返“无人区”。可丈夫任宗武和四儿子永合、五儿子永安在种地时遭日军偷袭,丈夫和五儿子同时遇害,四儿子也被抓走了。
听到噩耗,邓玉芬拉起两个小儿子坚定地回到了猪头岭,拿起丈夫留下的镐头,没日没夜地开荒种地。
苦难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在这位母亲身上:1942年秋,大儿子永全在保卫盘山抗日根据地的一次战斗中牺牲;1943年夏,被抓走的四儿子永合惨死在鞍山监狱中;1943年秋,二儿子永水在战斗中负伤回家休养,因伤情恶化无药医治死在家里。
幼子连病带饿死在母亲怀里
面对沉重打击,邓玉芬变得沉默寡言,此后带着小儿子在家里照顾八路军和伤员。她把战士们当成了亲儿子,她为八路军烧水做饭、缝补衣服,为伤员接屎接尿、喂汤喂药。
先后失去多个孩子的邓玉芬在抗战胜利前夕再遭打击。
1944年春,日伪军为了肃清“无人区”的抗日力量,围住猪头岭一带,邓玉芬背着刚满7岁的小七儿躲进山洞里,为了躲避搜山的敌人,不暴露藏在山洞里的乡亲们,邓玉芬情急之下从破棉袄里扯出一团棉絮,狠心地塞进啼哭不止的孩子嘴里。
敌人下山时,孩子脸色青紫,好半天才缓过气来,微弱地吐出几个字:“妈,饿,饿……”就这样连个大名都没有取的年幼儿子连病带饿地死在母亲怀里。
1945年抗战胜利后,邓玉芬泪洒坟头,告慰九泉之下的丈夫、大儿、二儿、四儿、五儿、七儿。
1970年2月5日,邓玉芬因病逝世,享年79岁。临终前,她嘱咐公社干部和亲人:“把我埋在大路边,我要看着孩子们回来。”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