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新食品周刊·新食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0:新食品周刊·新食评
上一篇

食话实说

2015年06月02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聚焦:校园周边的零食是否健康安全,一直是家长关注的焦点。但据媒体报道,走访多个小学周边小商店发现,不少零食从内容到包装都令人担忧,香烟状的糖,粗口命名的果冻,骷髅形状的糖豆……家长对这些雷人包装的“5毛食品”很无奈。

  另外,每到六一有关部门就支招并提醒:不买街边“山寨”食品,学校和家庭要教育孩子掌握必要的饮食知识,仔细查看食品包装说明等等。

  雷人食品那么多 监管部门该看看

  平心而论,对校园周边的儿童零食,监管部门发现问题,查处起来都是没留情面的。但在儿童食品的查处中,监管部门基本的标准是:是否合法生产,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可是,有些儿童食品未必属于违法生产的质量问题,吃了不会拉肚子,却容易给良好习惯的养成带来困惑。

  比如有的口香糖像香烟,传递了错误的生活观念,孩子们或许就会有抽烟的冲动;果冻起了一个粗口的名字,可当恶心的名字被印在包装上时,违反的是公序良俗;有的糖豆变成了骷髅头,给孩子心理带来影响。

  这些雷人食品危害程度不可小视,不能仅为了吸引眼球,推出唯利是图的雷人创新。对不合乎公序良俗和审美观的儿童食品,监管部门也应该本着联系实际的心态去关注,不能止于食品的合法生产和质量问题。 □郭元鹏(食评人)

  治理儿童食品不能 仅是节前“支招”

  对于儿童食品安全,有关部门每到六一就发布“支招”并提醒。这样的提醒似乎“年年岁岁花相似”,但作用十分有限。

  儿童食品安全管理不能只是节前“支招”和“提醒”,更应放在平时的安全监管上,要拿出治理的“硬招”和“绝招”。相关部门加强源头防范,防止“山寨食品”和劣质儿童食品流入市场。

  同时,很有必要给儿童食品制定更苛刻更广泛的安全标准,对儿童食品建立更为严格的问责追究制,教育部门还可尝试在中小学开设食品安全选修课,加强教育引导,联手互动,形成广泛的监督网络,才能筑起一道有效的儿童食品安全防范屏障。 □吴左琼(自由撰稿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